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前夕,《南洋商報》、《星洲日報》、《新海峽時報》、《星報》等馬來西亞主流媒體刊登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題為《歷史的航道、嶄新的坐標、揚起的風帆》的署名文章。 正如“國是星期三”此前所言,在到訪國媒體發表文章、釋放善意、增進友誼,已經成為李氏外交的重要一環。而此番發表署名文章,也必會透露此行“心願”。 中馬是隔海相望的近鄰。李克強評價中馬關係是靠得住、可信賴的全面戰略夥伴。長期以來,雙方在彼此關切的重大問題上相互支持,共同捍衛國際公平正義。作為東盟中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馬來西亞與中國的友好交往不斷拓展深化。2014年,雙方迎來建交40週年。為此,中國還特別批准將一對熊貓租借給了馬來西亞。 值得注意的是,這篇1800多字的文章,用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引述鄭和下西洋的例子:中國明代航海家鄭和曾七下西洋,五次到訪馬六甲,在中馬兩國史書上留下豐富的記載,三寶山、三寶井和許多美麗的故事廣為流傳。 李克強將此歸功於鄭和當年的“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據記載,他在這裡敦睦邦交,發展貿易;幫助當地軍民修築城墻,驅逐海盜,平息衝突,維護海上安寧;傳播農業、製造、醫學等生産生活技術。他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來到富庶之地,並沒有搞掠奪,也沒有搞擴張,更沒有搞殖民,留下的是當地傳頌了幾個世紀的善舉和義舉。 “鄭和故事”的背後,有著更深層次的寓意。 由於一些眾所週知的原因,最近南海並不平靜。在此背景下,李克強總理巧妙地引用鄭和維護正義、兼濟天下的事跡,向馬來西亞民眾及國際社會詮釋了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睦鄰友好的思想精髓,以及地區國家綿延至今的共同精神財富與文化基因。 經濟話題,自然是總理出訪的另一“重頭戲”。 如今,中馬雙方年貿易已達到千億美元級別。中國連續七年成為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國家中的最大貿易夥伴,中馬貿易已佔中國東盟貿易的五分之一。雙方經貿、金融、基礎設施、農林漁業等合作基礎堅實,高科技合作更是“上天下海”。 2013年2月,兩國共建的馬中關丹産業園區正式啟動建設,“兩國雙園”模式開創了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建産業園區的先例。接下來,雙方如何進一步發揮互補優勢,怎樣推進産業區進一步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李克強説,中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和馬來西亞“2020宏願”的美好願景高度契合。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與馬來西亞全面推行經濟轉型、打造更具活力的新型經濟體規劃互為發展機遇。 李克強對中馬互利合作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説,雙方發揮互補優勢,大力開展國際産能合作,鼓勵更多企業參與欽州、關丹兩個産業園區發展,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互聯互通條件,將産生豐厚的發展紅利,為彼此穩健增長、民生改善注入強勁動力,為打造東亞穩定增長極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真誠、友好、互利、共贏,這是鄭和時代就已開啟的中馬關係歷史航道,是兩國乃至本地區各國人民的民心所向和時代潮流,也是我們都要繼續為之不懈努力的目標。” 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李克強總理已于11月20日中午乘專機離開北京,前往吉隆坡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十八次東盟—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第十屆東亞峰會,並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秦辰)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