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總理講話:明確未來發展方向對接各自發展戰略 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21日在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本次會議上發表講話説,明年既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係25週年,也是雙方戰略夥伴關係新一個五年《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為此他提出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的方向以及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六點建議。中國東盟問題專家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採訪時認為,李克強總理的建議明確了中國與東盟關係的發展方向,充分對接了各自的發展戰略,是雙方未來合作的重要起點。 李克強在講話中談到中國與東盟關係發展的方向時提出,增進互信、融合發展和求同存異。他提出的六項合作建議是:進一步加強中國-東盟合作發展機制化建設,加快經貿合作升級,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同區域國家發展戰略對接,探索開展國際産能合作,共同提升安全合作水平,努力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所副所長韓鋒認為,中國新一屆領導人執政後,提出了一系列中國與東盟合作的新理念和新建議。包括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國-東盟“2+7合作框架”、互聯互通、國際産能合作等等。李克強此次提出的六點的合作建議,對中國政府過去提出的雙方之間的合作進行了整合。他説,“李克強總理的講話本著務實的精神,實實在在地推動雙邊的合作,因為雙邊的合作現在水平比較高、平臺也比較多,李克強總理的講話從六個方面反映了幾個要點:第一,在過去合作的基礎上,把中國東盟之間的合作更加條理化、整合,因為中國數屆政府一直在推動中國與東盟的合作,合作在不同時期有不同重點。第二,要根據新的形勢,在傳統經貿合作的基礎上,要推動産能合作和地區的合作。因為我們很多項目是在次地區和雙邊的基礎之上,同時在新提出的‘一帶一路’的框架下,東盟作為一個重要的節點地區,跟東盟所有成員國如何提高合作水平,同時包括地區安全合作以及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的具體實施。” 李克強表示,東盟共同體即將建成,東盟面臨著加快發展、改善民生的緊迫任務。中方堅定支持東盟一體化,支持東盟共同體建設,願意幫助東盟縮小內部發展差距。外交學院亞洲研究所所長魏玲表示,李克強提出的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同區域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的建議,對東盟來説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她説,“今年底東盟要宣佈成立東盟共同體,對東盟來説,宣佈東盟共同體成立不是一個完成時,而是一個開始,它迫切需要來自外部的援助和支持。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東盟所説的互聯互通。對於東盟來説,東盟互聯互通和東盟共同體建設是它重大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機遇;對於中國來説,中方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不僅惠及中國本身,而且包括‘一帶一路’沿線的各國,這對東盟來説也是一個發展的重要機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海上東盟,通過剛剛成立的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對接陸上東盟,能夠促進雙方的合作共贏。所以,今年確實是雙方未來合作的重要起點。” 李克強總理説,中國和東盟國家正處於發展建設的關鍵時期,中國正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將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通過實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引領未來發展行動,這將為周邊乃至世界各國提供更多發展合作的機遇。魏玲表示,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將為東盟地區提供發展動力和紅利。她説,“中方提出的十三五發展規劃,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可持續發展。在這一點上,中國和東盟國家也面臨共同的發展任務。李克強總理也特別提到怎麼樣和東盟共同促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包括一系列的海上合作的倡議,農業合作的倡議,加強農業能力,環境合作的領域,比如建設中國-東盟生態友好城市,還有人文交流這一類。所以我想可持續發展,以發展促安全,以發展保安全,應該是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一個共識。我們在制定十三五規劃之後,對於東盟來説,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為東盟提供一個發展驅動力和發展的紅利,我想對東盟來説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 李克強提出,中方願與東盟早日實現防長非正式會晤機制化,探討建立中國-東盟防務直通電話。中方倡議中國-東盟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對話實現機制化,探討適時設立中國-東盟執法學院等建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張學剛認為,“這對共同應對當前與日俱增的非傳統安全的挑戰,比如應對反恐、跨國犯罪、災害救災等合作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雙方未來在安全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也會將對解決南海爭議起到一個緩解,促進最終和平對話解決的作用。” 李克強在講話中還建議,以2016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為契機,深化中國與東盟的人文交流與合作。魏玲表示,她剛去馬來西亞出席了中國—東盟思想庫網絡年會,了解到東盟國家非常希望加強與中國的學生交流、教育交流。她説,“青年人是雙方民意基礎的一個根本。中方提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年的建議,特別受到東盟國家的歡迎。的確,我們以後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最最重要的就是社會民意基礎。所以人與人的溝通,青年之間的交流,是共同體之本。”(記者 藺博)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