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中東歐新機制引領中塞經貿合作升級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22 22:22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貝爾格萊德11月22日電(記者 王慧娟)自2012年在波蘭華沙召開首次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以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聯絡日益緊密,被稱為“站在歐洲十字路口”的塞爾維亞更是從中獲益良多。分析人士表示,在“16+1”這一合作新機制基礎上,中塞經貿合作有望取得突破。

    合作顯成效

    去年底在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的第三次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中塞簽署基建、金融、交通、農業和電信等領域合作協議,塞方認為這將深化雙邊合作。

    基建領域,合作“代表作”有四大項目:中國路橋承建的跨多瑙河普平大橋、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科斯托拉茨電站項目、山東高速承建的位於泛歐11號走廊的E763高速公路項目以及匈塞鐵路。

    目前,普平大橋主體去年年底完工,這是中企在歐洲承建的第一座橋梁。科斯托拉茨電站項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將新建一個發電機組。此外,高速公路項目E763進展順利。匈塞鐵路有望今年年底開工。

    投資成亮點

    數據顯示,2015年1月至9月,塞對華出口1496.1萬美元,同比增長55.0%,塞貿易逆差有所收窄。

    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商務參讚朱連奇説,由於兩國經濟體量的原因,中塞貿易長期處於不平衡狀態,塞方貿易逆差嚴重。雙方將探索多種合作模式,擴大經貿規模,達到相對平衡。中國也採取了諸多措施促進塞對華出口。

    朱連奇認為,未來經貿合作的亮點將是擴大從塞爾維亞和中東歐國家的進口,以貿易促項目合作,以項目帶動投資。此外,中方也將加大在塞當地的生産以促進就業。

    貝爾格萊德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薩維奇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中國的投資方式不同於西方國家,西方國家在當地投資主要源於當地政府提供優惠,而中國幫助當地修建基礎設施並提供長期優惠貸款,為更多中企前來投資奠定基礎。

    來自貝爾格萊德商會的桑夢認為,塞中兩國有著傳統友好關係,中企可在技術設備等領域加大投資。塞方與歐盟、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耳其等有貿易協定,兩國企業可聯手生産工農業産品並出口到第三國。

    前景可期待

    桑夢説,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有助於縮小東西歐國家發展差距、加強中歐聯絡。此外,中東歐國家應該利用自身地緣政治優勢深化與中國的合作以實現雙贏。

    她説,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潛力很大,該機制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應積極推動合作機制向前發展。“在這一機制下,兩國經貿合作成果已顯現。除基礎設施和能源領域以外,兩國在農業、工業、旅遊業等領域的合作也能開花結果。”

    目前,塞爾維亞正在進行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革,明年6月前將有500多家企業完成改制。多家中資企業表達了參與其中的興趣,這也將助推兩國經濟合作。

    朱連奇説,塞爾維亞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可以預見,在共同努力下中塞合作將有新突破。

責任編輯: 方圓震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