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以“鄭和精神”建設和平與合作之南海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25 17:53 來源: 新華網
【字體: 打印本頁

11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併發表講話。新華社記者 劉衛兵 攝

  在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第十八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和第十屆東亞峰會,並圓滿結束對馬來西亞的正式訪問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24日淩晨乘專機回國。

  行程滿滿,成果豐碩,這是李克強總理馬來西亞之行的真實寫照。幾天下來,李克強總理的妙語連珠更是讓人印象深刻。他以馬來西亞十分聞名的“娘惹菜”來喻意中馬企業家要攜手烹制務實合作“大餐”;借助著名景點水井上面刻有的月亮圖案,來妙喻“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中馬合作。當然,在李克強口中最為出彩的章節,則是一名歷史人物。他就是鄭和。

  東亞峰會、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中馬經濟高層論壇、參觀馬六甲,此行多個重要的外交場合中,李克強總理都有對鄭和其人其事的勾勒點墨。一位是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政府首腦,一位則是六百年前掌舵最強船隊的大航海家,兩個頗有份量的人物能夠在21世紀的今天有所交集,並以集束的方式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並非沒有緣由。答案也很好找,它就在總理在當地媒體發表署名文章的題目中——《歷史的航道、嶄新的坐標、揚起的風帆》。

  歷史的航道,它發源於廣袤的海洋。以西班牙、葡萄牙冒險家為先頭部隊的大航海時代是歷史濃重一頁,然而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們的遺跡現在卻很難在當初登岸的亞洲、非洲、美洲找到。而在鄭和數次抵達的馬來西亞,卻有三寶山、三寶井和許多美麗的故事廣為流傳。原因何在?就在於李克強總理所説鄭和敦睦邦交的“有所為”,以及不殖民擴張的“有所不為”。這種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中國形容君子品格的老話。有著遮天蔽日的“寶船”卻不“順勢而為”,有著遠邁漢唐的國力卻不“順手牽羊”。鄭和精神的和平、和諧,沒讓明代中國像西方國家一樣完成了資本的血腥原始積累,卻讓小到馬六甲海峽,大到印度洋、波斯灣乃至於整個南海,都處在風平浪靜、和平共處的黃金時期。李克強總理在參觀鄭和文化館時,對於這段歷史用了“是中華民族崇尚和平、親仁善鄰的生動寫照”來肯定。

  以和為貴的君子風範,鄭和精神的衣缽傳承,依然是今天中國對於南海和平穩定和航行自由的大局觀。李克強總理出席第十屆東亞峰會時,就各國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提出五點倡議。此外,中國處理南海問題所提倡的“雙軌”思路,認真履行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的各項義務,如此守誠信諾、謙謙風範,就是旨在“把南海建設成和平與合作之海”。這種君子坦蕩,也恰恰對比出那些意圖借南海問題而強行介入的域外國家之別有用心。

  把南海建設成和平與合作之海,而和平、合作,並非是一時興起的概念炒作,而是中國和地處南海的東盟國家都不容回避的歷史責任。近代,中國和東盟國家都遭受到軍國主義的蹂躪。那段被鐵蹄踐踏的歲月,讓人們更加珍惜和平可貴。到現代,一場由西方資本大鱷精心引爆的97年亞洲金融危機,讓幾乎全部的東盟國家都接近在經濟方面繳械投降,而中國履行了不對人民幣實行貶值的諾言,並通過國際機構和雙邊援助來支持東南亞國家的經濟。這種雪中送炭的合作,充分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風範。如今,在南海的碧波萬里中,中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平臺,以和平合作為契機,以鄭和精神為參照,繼續積極擴大利益匯合點,有效管控分歧。如此一來,才真正是大了時代、高了格局,更是播灑了東亞地區人民的福祉。(皮波)

責任編輯: 張維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