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東歐 合作再提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1-28 13:33 來源: 瞭望
【字體: 打印本頁

蘇州“1+16”峰會是繼往開來的一屆峰會,創下了多個第一,特別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成為會議的最大成果和創新

11月25日,李克強邀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共乘高鐵

11月24~25日,第四屆中國-中東歐領導人峰會在蘇州舉行,峰會是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新起點,拓展了合作的新領域,謀劃了發展的新願景。從第一屆會晤迄今,中國中東歐合作的路越走越寬,越走越自信,越走越互信,也將走上和諧光明的未來。

從華沙到蘇州:合作之路越走越寬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與中東歐關係一直穩步發展。到2012年,中國中東歐合作實現了質的飛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開創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即“16+1”機制),並於波蘭首都華沙召開了第一屆“16+1”峰會,標誌著中國中東歐合作從國對國的層面走上了中國與中東歐地區層面,為雙邊合作奠定了堅實的頂層設計基礎。

2013年,第二屆“16+1”峰會于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進一步拓寬了雙方的合作面。李克強總理提出合作的“三項原則”(相互尊重、平等對待,互利合作、共同發展,中歐合作、相向而行)和“六點建議”(加強經貿、交通、能源、金融、地方及人文等方面合作)等倡議。本著“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精神,共同發佈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綱要》,包括了經貿投資、金融、互聯互通、科技環保、人文交流、地方合作等領域的13項具體計劃。值得注意的是,《布加勒斯特綱要》為今後的中國中東歐機制各個重大領域探討合作搭建了地基和骨架,方便以後各層級合作的落實。重大合同包括與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兩國簽署的修建從貝爾格萊德到布達佩斯的匈塞鐵路合同,與羅馬尼亞政府和企業簽署多項合作文件或合同,內容涉及核電項目、基礎設施建設、4G移動通訊技術等,標誌著中國基建、核電、通訊、高鐵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産業進一步走入歐洲市場。

2014年,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的第三屆“16+1”峰會上,進一步拓寬落實了雙方的合作基礎。會後共同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貝爾格萊德綱要》。貝爾格萊德會晤反映了中國中東歐合作的新變化:一是中國中東歐合作與中歐關係協調發展。貝爾格萊德峰會邀請了歐盟代表列席參加會議,並在《綱要》中強調認可《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為中歐關係的指導性文件,中國中東歐合作要為落實《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做出應有貢獻;二是收穫了一系列成果。李克強總理在峰會期間出席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竣工儀式,而會上也確認了《綱要》中的32項倡議在一年的時間里落實為合作成果;三是已有合作的深化與常態化。貝爾格萊德峰會提議將匈塞鐵路升級為中歐陸海快線,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在一期完成後即展開第二期,記者互訪團、智庫交流等人文交流項目也成為了每年的規定動作。

中國中東歐合作新機遇

今年以來,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穩步推進,經濟外交向西、向南逐步拓展。特別是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也指出未來中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提出堅持開放發展的理念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提高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有效對接中外發展戰略。這些都為中國中東歐合作創造了新機遇。

首先,中東歐國家積極參與中國提倡的多邊合作機制。“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覆蓋了中東歐16國,也得到這些國家一致支持。6月7日,匈牙利與中國簽署兩國政府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匈牙利也是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正式合作文件的第一個歐洲國家,發揮了引領性作用。匈牙利外長西亞爾托表示,匈願在“一帶一路”中發揮重要作用,希望能與匈的“向東開放”政策對接。阿黛爾總統表示,匈牙利希望成為中國同中東歐國家合作的區域中心。

中國去年主張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也得到區域大國的積極響應。4月1日,波蘭願意以創始成員國身份加入亞投行,並在10月份與中國簽署正式協議。波蘭副財政部長拉齊維爾認為,亞投行非常透明、專業,體現出最高的標準,這與美國等西方大國炒作亞投行規則、管理水平不高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波蘭信息與外國投資局局長馬伊曼高度肯定亞投行對波蘭經濟的帶動作用,認為其與波蘭對外經貿政策有所對接,為波蘭企業帶來機遇。

其次,中東歐國家發展特色中蘊含機遇。保加利亞近年來服務外包産業發展迅速,2014年在美國科爾尼諮詢公司“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服務外包地”中位列第九,歐盟國家裏位列第一,保加利亞在第二大城市普雷夫迪夫興建“色雷斯經濟特區”,吸引了華為等中國企業入駐,並計劃未來十年吸引8億歐元外資;波蘭、匈牙利、捷克等國近年來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迅速,捷克Avast殺毒軟體、波蘭CDProjekt公司開發的《巫師3:狂獵》等産品享譽世界,且中東歐國家有著相對西歐國家廉價充裕的科研勞動力,然而初創企業缺乏風險投資支持,各國科研投入佔GDP比例也遠低於歐盟平均水平,亟需外部投資。這些都説明中國與中東歐合作還有發掘空間。

其三,中國基建和製造迎來又一次市場開拓。此次蘇州會晤是中國基建和製造,尤其是高鐵的又一次機遇。李克強總理24日上午在會見愛沙尼亞總理羅伊瓦斯時表示,願繼續推進波羅的海高鐵項目建設。波羅的海鐵路北起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經拉脫維亞首都里加、立陶宛的考納斯、波蘭首都華沙,直至德國首都柏林,于10月獲得歐盟批准確認,預計2018年開工,有望將愛沙尼亞打造成歐盟東北部的物流中心。實際上,10月中國已經進入波羅的海鐵路市場,立陶宛國有鐵路公司和中國招商局集團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運營負責立陶宛、白俄羅斯和中國的鐵路貨運。25日,李克強總理陪同16國領導人乘坐高鐵前往上海,既是對中國高鐵最好的推介,也預示著中國中東歐合作像高鐵一樣舒適、安全地高速向前發展。

為中國中東歐合作栽下果樹

本屆蘇州“1+16”峰會是繼往開來的一屆峰會,創下了以下幾個第一:第一次在中國主辦的1+16峰會,第一次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第一次邀請了歐盟、奧地利、希臘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等派觀察員代表參會,也第一次將“一帶一路”倡議寫入了會後共同發表的文件中。這屆峰會圍繞“新起點新領域新願景”主題,共同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詳細介紹了當前的合作成果及未來的美好願景。

《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是本次會議的最大成果和創新,旨在明確2015年至2020年的工作方向和重點,進一步釋放合作潛力,李克強總理稱其為“16+1”的五年規劃。中期規劃在戰略上完善了“16+1”的頂層設計,闡釋了中國中東歐合作要面臨的幾大關係,指明了未來合作的前進走向。可以説,中期規劃為未來幾年的中國中東歐合作栽下果樹,期待著今後各領域、多層級合作的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第一,中期規劃明確了“16+1”開展的前提及內涵,即在相互尊重各自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前提下,結合各國自身情況,本著平等協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落實合作。這就意味著合作是在不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的前提下,自願、互利、自由地開展,即有選擇性地在“16+1”的平臺敲定本國感興趣的領域或項目意向。

第二,闡明了中國中東歐合作與中歐合作的關係。“16+1”機制高度重視中歐合作的重要地位和歐盟關切。《中歐合作2020戰略規劃》既是中歐關係的指導性文件,也指導“16+1”合作,對於歐盟和歐盟領導人的參與表示支持和包容,歡迎歐盟領導人或其代表參與年度會晤。“16+1”將發揮中歐關係粘合劑與助推器的作用,“16+1”將與歐盟重大倡議和規劃對接,促進中歐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技術層面上,充分尊重歐盟的法律規則和制度設計,歐盟成員國根據歐盟相關法規及作為成員國應遵守的政策開展合作。

第三,“16+1”與其他合作機制是相互促進的關係。一是“16+1”與雙邊合作機制或平臺是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關係。如“16+1”會晤中達成的兩國或多國合作的各種項目意向,將在具體落實時由有關部門具體操作,每屆大會綱要後列舉的合作成果,大多數都是多邊或雙邊合作成果,證明“16+1”與既有合作機制是並行不悖的。

二是闡述了“16+1”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關係。中東歐國家全部包括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規劃中,佔了“一帶一路”國家總數的25%,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相關方。中期規劃指出,“16+1合作”將充分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重要契機,不斷拓展合作空間,同時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更多貢獻,將為“一帶一路”起到添磚加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作用。同時,帶動中東歐國家更緊密地參與“一帶一路”。蘇州綱要指出,各方注意到中國和匈牙利簽署政府間“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中國同其他中東歐國家均有意向簽署類似文件。

第四,中國中東歐合作完善了頂層設計。中期規劃詳細闡釋了各層級制度的作用及關係。年度領導人會晤在對上一年度規劃落實情況進行梳理總結後,將制訂年度綱要,鎖定重點成果,及時解決合作進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對合作發揮引領和指導作用。在領導人層級之下,每年在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各舉辦一次“16+1合作”國家協調員會議,歡迎並支持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秘書處(以下簡稱“秘書處”)進一步提升統籌協調和信息共享功能,建立秘書處及其成員單位與中東歐國家駐華使館季度例會機制,歡迎並讚賞中國外交部設立“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事務特別代表”,將有效形成加強溝通協調、提升整體運作順暢度,促進解決困難的作用。在各個合作領域上,聯合會向國家協調員會議通報各領域合作情況,條件成熟時可組建新的領域合作平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 董一凡)

責任編輯: 周楠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