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打造培育科技領軍人物的平臺 1985年,在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的建議下,在鄧小平同志的關懷下,《國務院批轉國家科委、教育部、中國科學院關於試辦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報告的通知》印發。自此,我國開始正式實施博士後制度。 30年來,我國博士後制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到了長足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共設立301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405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後工作從最初主要集中在中央所屬單位,發展到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包括全部“985”高校和絕大部分“211”高校、各主要科研院所均參與;研究領域從最初主要集中在理學、工學發展到目前已覆蓋全部13個學科門類的110個一級學科;從最初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擴大到企業和園區,覆蓋了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領域。 人才培養 科技創新 30年來,我國的博士後制度培養了一批優秀高層次人才,形成了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截至目前,我國累計招收培養14萬餘名博士後人員,期滿出站博士後人員達到9萬餘人,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年輕並富有活力的高層次人才群體,絕大多數出站博士後人員已經成長為相關領域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和科技領軍人物。多年來,眾多博士後人員入選各類人才計劃,其中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年入選率最高達到34.36%,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中科院百人計劃、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國家層面人才項目入選率平均20%左右。52位博士後人員當選為兩院院士。 30年來,我國的博士後人員取得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成為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博士後制度建立以來,博士後人員在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科研團隊中的比例逐年提高,主持和參與的國家重要課題研究,在經濟、科技、國防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在站博士後平均每人兩年承擔2~3項重要研究項目,其中國家級項目佔36%。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2013年國家級科技獎項中,具有博士後經歷人員作為主要參加人員的項目共有470項獲獎。 30年來,我國的博士後制度促進了産學研結合,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 為引導高層次人才直接服務經濟建設,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1994年,我國開創性地在上海寶鋼試點設立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標誌著我國博士後工作從高校、科研院所向企業擴展。通過這一渠道,我國教學、科研機構與生産部門之間建立了交流合作紐帶,為高層次科研人員更有效地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主戰場提供了平臺,為産學研結合探索了一套有效模式。據不完全統計,2009年~2013年間,在站博士後獲得發明專利64912項、實用新型專利17597項。 30年來,我國的博士後制度促進了人才的合理流動,探索了新的選人用人機制。 博士後制度的建立,處於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突破了傳統人事管理體制在戶籍管理、人事關係、職稱評定、人員編制、學科交叉等多方面的限制,打通了博士後人員在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之間,在不同地域和所有制單位之間,以及在不同學科和科研領域之間的流通渠道,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高層次人才的合理流動。在培養和使用頂尖人才的同時,吸引、穩定和儲備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如今,從博士後中選留教師和科研人員已成為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錄用人員的重要途徑,探索建立了一套新的選人用人機制。 我國博士後制度自建立以來,就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鄧小平同志親自決策建立博士後制度。江澤民同志對博士後工作曾提出明確的要求,並親自為博士後制度實施10週年題詞。胡錦濤同志提出要健全完善博士後制度,發揮博士後制度在培養高層次人才中的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對高層次人才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李克強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對博士後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是博士後事業蓬勃發展的根本保證。 對博士後設站、招收、科研保障等問題進行了系統設計,出臺了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申請辦法等專項制度,並根據需要不斷創新完善管理制度,既借鑒了歐美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堅持培養和使用相結合,在使用中培養。 博士後制度建立之初,即組建了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等成員單位高度重視,積極配合。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博士後工作形成了人社部門統籌負責,各地區、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成員單位密切配合,各設站單位發揮博士後工作主體作用的格局,保證了博士後工作政策措施、規劃計劃的落實。 我國招收的博士後人員年齡在33歲左右,正處於精力旺盛、思維活躍、最富創新創業激情的黃金年齡段。他們以國家興盛為己任,自覺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緊緊聯絡在一起,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敢於超越、勇於創新,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創新創業成績。 國際交流 增加投入 “十二五”期間,我國博士後隊伍規模穩步擴大。開展了2次流動站、2次工作站設站工作,新設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46個,新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247個,年招收人數保持在7%的增長速度,2014年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14000多人。在2013年兩院院士增選中,有17名出站博士後人員入選,佔此次增選院士數的16%。 “十二五”期間,積極推動博士後國際化。從2011年起,與香港學者協會開展香江學者計劃,每年派出50名博士後赴香港8所高校開展聯合培養博士後研究工作,目前共派出5批累計270多人。從2012年起,通過派出項目、引進項目和國際學術交流項目,開展博士後國際交流工作。目前,累計投入博士後國際交流項目的經費達1.3億元,2015年資助派出項目100人,引進項目200人,國際學術交流項目100人。 開展全國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每年由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與地方人社廳(局)開展博士後學術交流。2015年,共舉辦27個學術交流活動,上百名專家到會指導,3000多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參與交流。 “十二五”期間,博士後經費投入逐步增加,博士後日常經費標準從每人每年的5萬元提高到8萬元,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標準從3萬元、5萬元、10萬元調整到5萬元、8萬元、15萬元。2015年,中央財政投入博士後工作的經費超過12億元,並引導地方財政和設站單位加大投入。 制度創新 提高質量 當前,世界進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關鍵時期,創新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國與國之間的人才爭奪愈演愈烈。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李克強總理、馬凱副總理對博士後工作的最新指示,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全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博士後制度建設成為國家高層次創新型青年人才培養的重要制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在“十二五”期間形成的《關於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的意見》,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加強監管的原則,對改革完善博士後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原則性意見。下一步,將在抓好落實的基礎上,研究起草《博士後工作條例》,實現對博士後工作的依法管理。 同時,堅持服務發展,扶持創新創業。當前,博士後工作新的增長點是,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部署,制定創新創業扶持和優惠政策,建設創新創業和博士後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引導博士後研究人員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鼓勵博士後研究人員到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更多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向企業集聚,調動博士後研究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此外,堅持培養使用結合,提高質量。建立重要計劃牽引、重大項目帶動、重點資金配套,以及高質量的培養使用、高標準的過程管理、高水平的評估監督培養機制,增強博士後制度的吸引力,實現博士後制度的人才培養目標。(任社宣)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