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記者 姜琳)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以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為契機,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開放,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同時部署在浙江台州、吉林等多地開展金融改革創新試點。 專家表示,這向外界釋放出明確信號,即中國積極推進市場化改革是既定方針,不會因人民幣成功入籃就停滯不前。更為重要的是,未來中國金融改革將與支持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為不同地區構建經濟增長點提供“抓手”。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國政府表示歡迎。會議要求,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妥善化解風險,完善配套制度,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據了解,目前在可兌換的項目上,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7大類40項標準,中國已經有至少36項達到了部分可兌換及以上水平。 “人民幣成功入籃,一方面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我們的認可,另一方面也對我們寄予了改革期待。”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説,此時推出新一批金融改革試點,更堅定世界對中國的信心,而且還讓世界看到,中國不光為了金融本身進行改革,核心還是通過金融改革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一是建設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二是在吉林省開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驗;三是支持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分別以深化粵港澳合作、發展融資租賃、推進兩岸金融合作為重點,在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跨境投融資等方面開展金融開放創新試點。 “中央支持地方主動開展以某個領域為重點的金融創新試點,有利於我國金融改革往縱深發展,從上向下形成一致,不斷探索新的增強金融業活力和效率的辦法。”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指出,這些地區將為破解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難點、痛點提供寶貴經驗。 為化解實體經濟、特別是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但實體經濟“缺血”現象依然突出。 專家表示,當前存在的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杠桿偏高、金融服務不到位等問題,並非一兩個指導文件就能解決。不同領域、不同地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中存在的“短板”都不同,因此特別需要探索一些具體微觀的、有針對性的做法。 據陸磊介紹,此次這五個試點地區創新就各有側重。例如台州最突出的是將所有小微企業信息整合到互聯網平臺,改善了過去由於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道德風險、逃避債等問題,從而探索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針對金融服務三農的薄弱環節,吉林探索供應鏈金融服務,從農産品生産、加工到交易等形成一整套制度和融資産品;天津則在發展大型裝備製造業租賃方面探索跨境融資便利化、賬戶開立以及人民幣境內外使用等。 “最關鍵是能否通過這些試點為經濟增長極、增長點和增長帶的建設,形成一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陸磊告訴記者,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液。金融改革和開放創新,根本目的還是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效率、推動經濟發展。 宗良也表示:“加入SDR後,最重要還是‘做好自己的事’。畢竟經濟穩定了,才能為世界提供穩健的有吸引力的人民幣,才能為全球經濟增添活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