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大幅降低發電煤耗和污染排放。會議指出,按照綠色發展要求,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通過加快燃煤電廠升級改造,在全國全面推廣超低排放和世界一流水平的能耗標準,是推進化石能源清潔化、改善大氣質量、緩解資源約束的重要舉措。 11月下旬發佈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5年度報告》明確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力爭儘早達峰等一系列目標,並提出了相應政策措施。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巴黎氣候大會期間做出上述決定,恐怕不只是一種“善意巧合”。 常務會議決定,在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使所有現役電廠每千瓦時平均煤耗低於310克、新建電廠平均煤耗低於300克,對落後産能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標準要求的堅決淘汰關停,東、中部地區要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達標。改造完成後,每年可節約原煤約1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億噸,電力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可降低60%左右。 11月底至12月初的華北地區大範圍嚴重霧霾天氣讓上億居民真切地感受了一次“會呼吸的痛”,在各種建築物“發射成功”的段子裏苦中作樂之餘,人們反復追問著霧霾的成因。分析表明,本輪PM2.5“爆表”的主要罪魁是燃煤排放中的硫化物。雖説把硫化物污染的板子都打在電廠身上難免冤枉,但當前國內絕大部分燃煤電廠在污染物排放和平均煤耗等方面的確仍有較大改進空間。 隨著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技術的成熟和普及,300-310克的平均煤耗絕非苛求,市場上各種成熟的電廠尾氣處理設備也觸手可及。部分電廠屢教不改背後最主要動因還是利益:一方面眼下煤價低廉,電廠成本壓力小,認為“多燒點沒啥”,而上馬大機組或“煤改氣”等項目不僅要“大吐血”,而且投資回收期漫長;另一方面電廠“路子”往往比較“野”,地方環保執法部門對其違規排放往往感到“老虎咬刺猬——無從下嘴”;一些電廠即便“被迫”安裝環保設備也會儘量讓它們“曬太陽”:不開動就少花錢。 為此,國務院常務會議針鋒相對地提出了相應要求:除堅決淘汰關停落後和不符合相關強制性標準的産能外,還要求對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要加大政策激勵,改造投入以企業為主,中央和地方予以政策扶持,並加大優惠信貸、發債等融資支持;中央財政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向節能減排效果好的省份適度傾斜;同時要結合“十三五”規劃推出所有煤電機組均須達到的單位能耗底限標準。 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並構成了現階段能源消費的70%左右;以排放高為由完全棄之不用並不現實;且從當前技術條件看,直接燃燒發電也是煤炭最經濟的利用形式。但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到2020年,隨著各項舉措落到實處,絕大多數燃煤電廠將不再是“喂人民服霧”的幫兇。(記者孫笑天)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