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幾代中國人的大飛機夢想,我國自主研製的C919大型客機前不久下線。大飛機的研製,見證了中國以創新驅動促轉型升級、從中國製造邁向中國創造的不懈努力。 新常態下,速度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靠什麼為發展助力?創新成為強勁引擎。新技術、新成果加速轉化,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為經濟“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積蓄著新動能。目前,我國科技進步對發展的貢獻率已達到51.7%。 創新打造經濟增長新亮點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創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比翼齊飛,簡政放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齊頭並進,一系列新舉措、新探索,為中國發展不斷開拓新空間。 創新投入更多了。2014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R&D)經費13015億元,比上年增長9.9%;投入強度持續加大,R&D佔GDP比重約2.1%,超過歐盟平均水平。其中,來自政府的投入穩中有增,2014年中央財政科技支出2899.2億元,增長6.3%,發揮著“定海神針”之效。 創新版圖更大了。在地圖上標注國家高新區,會發現星星點點已遍佈南北東西,這些點還在逐漸連成片。目前,國家高新區總數已達145家。2014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2.7萬億元,“十二五”以來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經濟增長放緩,高新區依然在高基數上保持著高增長,顯示出強大的引領作用。 創新打造增長新亮點。在北京,今年前三季度新設企業中近30%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企業,成為增長的動力源。在杭州,上半年信息經濟主營業務收入2236.1億元,佔到GDP的23%,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地處西部的貴州省,大數據産業風生水起,2014年實現規模總量1460億元,同比增長62%。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11.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 “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孕育壯大,使創新驅動逐步替代要素驅動成為增長主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表示。 創新助力轉型升級新步伐 揚起創新的風帆,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 創新驅動,老産業有了新絕活,“高精尖”色彩漸濃。 “我們售出的每一台數控機床都可以遠程監測。”瀋陽機床董事長關錫友輕點手機,屏幕上立刻出現一張用戶分佈圖,再點擊其中一家用戶的數控機床,顯示“加工中,已工作96小時”。“互聯網+”,讓傳統數控機床變身“智慧機床”,企業從單純的賣産品走向賣研發、賣服務,利潤率更高。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投資9.6萬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3.9萬億元,佔比達到40.9%,同比增長12.8%,比工業投資高出3.6個百分點。向創新要效益,傳統産業不再“傻大黑粗”。 創新驅動,新興産業步入快車道,領跑中國製造。 “售貨機器人”如數家珍地向顧客推銷商品,“運動機器人”齊心協力踢足球,最近在京舉行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示了新興産業的巨大魅力,也給全世界捧出一場科技盛宴。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3D打印、石墨烯……新興産業的快速發展,化作今年前三季度全國高技術製造業的搶眼增速——10.4%,快於整體工業增速4.2個百分點。 創新驅動,中國企業昂首走出去,在全球唱響中國品牌。 想創新、堅持創新,企業創新力度不斷加大。國家統計局今年初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高技術産品出口規模不斷擴大,2013年高技術産品出口貿易額為6603.3億美元,佔出口貨物總額的29.9%。神舟飛天、高鐵奔馳、北斗導航向全球拓展……一個個響亮的中國品牌,是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見證,成為國際市場上閃亮的“中國名片”。 改革點燃創新引擎 創新是發展的新引擎,改革則是發動引擎的點火器。十八大以來,改革與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培育創新沃土,讓創新活力噴涌。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新更高效: 一邊是科研院所的研發成果束之高閣,另一邊是企業到處尋找新技術。破解兩難困局,出路只有改革! 今年8月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明確了科研機構、高校的科技成果處置權:“國家設立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對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決定轉讓、許可或者作價投資”。“南京九條”“成都十條”……各地紛紛為科技成果轉化“開閘”,讓一批“鎖在櫃子裏的科研成果”走向市場。 不越位不缺位,創新氛圍更好: 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取消數百項行政審批、全面清理涉企收費……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圍繞阻礙創新發展的“堵點”,大力簡政放權,用權力“減法”換取創新“乘法”,企業創新勁頭更足。政府該做的事,不缺位。我國加快完善知識産權保護,截至2014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4年穩居世界首位。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經濟巨輪,正以更強勁的新動力揚帆遠航!(記者 白天亮)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