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2-22 07:31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以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
——一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大盤謀局,首在度勢。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分析了國內外經濟發展態勢,對明年經濟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明確了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等工作重點。這是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宏觀調控思路的重大創新,對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如果説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並深刻闡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這一重大判斷的話,那麼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聚焦經濟新常態“怎麼看”和“怎麼辦”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確定了行動路線圖。

“物之所在,道則在焉。”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這是我們綜合分析世界經濟長週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徵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斷。中國經濟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複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勢所趨,依靠粗放式發展實現高速增長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必須深化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認識,擯棄傳統發展思維,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謀劃發展。既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基本面是好的,堅定信心、穩定預期;也要正視挑戰、克服困難,奮力闖過結構性産能嚴重過剩等歷史關口,戮力同心引領中國經濟躍上發展新臺階。

新常態下,經濟工作要有新思路。解決經濟問題關鍵在於把好脈,用準藥。實踐已經證明,僅僅依靠需求側的辦法並不能徹底破解難題;經濟下行、企業效益下滑等困難,病根是供給體系出了問題。比如,我國升級的、高品質的消費需求,還沒有得到很好釋放,導致去境外購買“馬桶蓋”等現象出現。因而,相比以往強調需求側,結構性改革更多注重在供給側發力。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變依靠成本投入、粗放式發展的模式,更多依靠科技進步、改革創新等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通過供給體系適應生産結構的變化,釋放微觀主體活力,從而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處大事貴乎明而能斷。”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既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的全面部署,也是對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部署。推進結構性改革,戰略上要堅持持久戰,戰術上要打好殲滅戰。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五大任務,用好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這五大政策支柱,就能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整體躍升。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推進結構性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難以一帆風順。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判斷和決策上來,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迎難而上的勇氣主動作為、砥礪奮進,我們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闖關奪隘、更上層樓,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