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權力”打造法治政府 “公眾參與”促有效施政——透視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2-18 21:3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打印本頁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記者 王優玲,陳煒偉,劉娟,史林靜)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近日印發的《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對政務公開的意義、內容、程序、目標做了明確規定,為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提出可行辦法。

為什麼公開: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能監督

牽一髮而動全身。“曬權力”為打造法治政府奠定基石。

公開透明是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徵。意見提出,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對於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增強政府公信力執行力,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具有重要意義。

“在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政務公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路徑,通過政務透明倒逼行政體制改革提升。”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呂艷濱説。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法治政府提出了指標體系,其中有一條就是公開公正。

讓政府運行更公開透明,是政府取信於民的一個基礎。“公正不僅應當實現,而且應當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也就是説政府做對了事,而且要以大家看得見的方式做對,讓大家理解。”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教授楊偉東説。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在創新社會治理、推進依法行政上一直大有作為。從一批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到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隨著政府自身改革的不斷深化,結合簡政放權、權力清單制度的推進,政務公開成為改革新需要。但目前,與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仍存在公開理念不到位、制度規範不完善、工作力度不夠強、公開實效不理想等問題。

呂艷濱説,通過“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一種倒逼機制,將政府的一言一行都“曬”到老百姓面前,以前管理過程中的不規範就能得到根本扭轉。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發展,社會對政務公開工作産生新的需求,也為政務公開工作提供了新的技術環境,是轉變黨風、政風、工作作風、反腐的需要。

政務公開也是防止腐敗的有效途徑。“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只有透明了,腐敗才會越來越少。”楊偉東説。

公開什麼:權力運行全流程、政務服務全過程

河南漯河市郾城區最近對村級權力列了一個清單:從村莊規劃到低保申請,從集體資産處置到蓋章出證明,這份包含27項村級小微權力的清單通過上墻、入戶、篩網在當地家喻戶曉。

“村幹部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清清楚楚,不能再揣著明白裝糊塗了。村民有事兒找誰辦、如何辦?從霧裏看花到明明白白。”郾城區紀委書記劉少宏説,郾城區通過村級權力陽光運行一年多來,信訪量同比下降67%。

村一級的郾城區通過政務公開扣好了“小微”權力的第一粒“扣子”。全國各級政府部門都須“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把權力放在陽光下“晾曬”。

意見提出,到2020年,政務公開工作總體邁上新臺階,依法積極穩妥實行政務公開負面清單制度,公開內容覆蓋權力運行全流程、政務服務全過程。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孟慶國説,意見的出臺讓政務公開的內容更加深化、系統、全面,同國家治理體系、依法治國相結合。其大目標是合理的,但由於我國各地區發展差異大、不同部門工作性質各有特點,很難實現統一齊步走,所以實現目標的方式、路徑要有所區分。

楊偉東説,政務公開的焦點和難點在於決策信息公開。決策信息公開早了,可能決策本身起不到效果;公開不夠,公眾可能覺得政府沒有聽取意見。其“度”的把握,在未來可能需要進一步細化。

意見提出,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

“將決策程序定為剛性原則,決策過程並不是單向的過程,而是雙向的、互動的、多方參與的過程。如果不符合法定程序,將成為違法決策。”楊偉東説。

從末端公開到決策全過程公開,在決策形成前打開“天窗”有效保障人民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除了行政決策公開,意見還提到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和重點領域信息公開等五個方面。

孟慶國説,值得關注的是,推進管理公開中提到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這是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與政府的一系列改革一脈相承。“不僅要制定權力清單表,還要公開這些權力是如何執行的,權力不僅僅是一個表、一份單,更是一張網。”

如何公開:“互聯網+政務”擴大公眾參與

“希望能進一步優化互聯網相關的行政審核流程。如網站備案審核,目前國內網站備案審核是20個工作日內完成,希望能優化審核流程,縮短時間等,給創業者降低時間成本。”這是中國政府網“我向總理説句話”欄目裏一位網友的留言,下面緊跟著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回復。

回應群眾關切,推動政策落實。這一做法正是推動政務公開的典型案例。我國已進入信息化時代,技術的進步和信息的爆髮式增長為政務公開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政府公開的信息大部分局限於事務性和程序性的,同時在公開中對國家重大文件、政策的解讀較為生硬,不夠接地氣。”孟慶國説。

這個意見明確,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新聞媒體為載體,推行“互聯網+政務”,擴大公眾參與,促進政府有效施政。在政策解讀方面,意見提出,注重運用數字化、圖表圖解、音頻視頻等方式,提高政策解讀的針對性、科學性、權威性。

除了加強數據公開和政策解讀,公眾參與和互動是政務公開的關鍵。

“傳統的公開還是自上而下的,‘互聯網+政務’則是雙向度、交互性的。”孟慶國説,最好的政務公開方法就是“互聯網+政務”。

去年12月公佈的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結果顯示,部分網站服務不便捷,互動功能缺失,一些網站結構混亂、功能不便使用,給公眾查找政府信息、網上辦事帶來較大困難。未來,隨著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的提高,政府網站以及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將成為各級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推進“互聯網+政務”的重要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見提出,通過政務公開讓公眾更大程度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匯眾智定政策抓落實。

楊偉東認為,擴大公眾參與度需要建立反饋機制,要告訴群眾意見有沒有被採納,如何落實。如果只有參與而沒有反饋,則會挫傷群眾的積極性。反饋機制既是對公眾的尊重,也是後續參與的有效激勵機制。

為了保障政務公開落到實處,意見明確要加強考核監督,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加大分值權重。鼓勵支持第三方機構對政務公開質量和效果進行獨立公正的評估。

責任編輯: 王洋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