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快,“互聯網+”功不可沒。 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互聯網+”的戰略。誰能想到,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互聯網+消費”,為城鄉經濟帶來新氣象;“互聯網+”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入應用,讓新業態龍騰虎躍,年輕人的創業和就業機會層出不窮;“互聯網+工業”,讓“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 “互聯網+消費”從城市走向農村 “互聯網+消費”,即電子商務。2015年,電子商務之火開始由城市推進到農村,承擔了為農民脫困的重要使命。 以廣西省為例,2015年當地政府積極引導電子商務進村創業,成功引進京東集團在扶綏縣建設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在一批鄉鎮建立了電子商務合作服務站點。同時,該縣還成立快遞公司10家,物流配送企業24家,註冊開辦網店及代購網點數十家。 電子商務進村入屯,搞活了一批農副産品的對外流通,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四川省涼山州政府,則首創跨境貿易交易和現貨掛牌交易兩大電子商務創新模式,促進涼山州貿易增長,推動涼山州新常態經濟快速發展。 2015年,農村互聯網銷售額已經超過1400億元,正在成為引領農民致富,特別是引導農村農副産品走向市場、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由於成效顯著,在今年的地方兩會上,“電子商務”得到代表委員們的大讚。 重慶市奉節縣委副書記、縣長朱茂説,奉節現在已初步嘗到農業“互聯網+”的甜頭,未來將著力發展電商,全面助力脫貧攻堅。 朱茂表示,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讓農民從生産環節進入流通環節、銷售環節,使農民能夠分享農産品增值過程中的收益。通過“互聯網+”思維,以“農戶—消費者”模式,去除中間商環節,讓消費者能以較低價格品嘗到高品質的農産品,同時最大程度提高農民收益。同時,通過電子商務可以讓農民和城裏人一樣,在家裏就能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 説起互聯網在農村帶來的變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業大學“80後”微生物學博士馬瑞強深有感觸。他説,農村就像是一塊等待開發的寶地,各類社會化服務都在向農村拓展。尤其在城市電商市場日趨飽和的背景下,農村電商順勢崛起,農産品進城加工業品下鄉,既幫助農民開拓了增收渠道,又激發了農民的消費潛力。 由於空間巨大,代表委員們也對農村電商提出了訴求。 全國政協委員、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曾蓉説,和東部沿海地區相比,西部在電子商務發展方面仍有較大差距。區域經濟發展、産業佈局和基礎設施領域的不平衡,是導致東西部電商産業發展落差的主要原因。 她建議,國家從政策、人才、資金和具體操作等方面幫助西部地區發展電子商務産業。 目前,阿裏、京東、小米、蘇寧等多家互聯網企業表示了對農村的濃厚興趣。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預測,農村互聯網將是下一個十年的風口。 “互聯網+應用”刺激大眾創業 在過去的一年裏,“互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入應用催生了無數新業態,互聯網新業態已成為引領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對我國實現“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經濟發展目標的作用逐步顯現。 “中國有近7億網民,互聯網市場巨大。”李克強總理説,“集眾智可以成大事,要充分發揮‘中國智慧’的疊加效應,通過互聯網把億萬大眾的智慧激發出來。” 2015年,這樣的疊加改造正在各行各業發生: 滴滴打車為無數消費者提供了出行的便利。“滴滴做的分享經濟是一種新業態。滴滴這類互聯網業態,其實是通過‘互聯網+’連接很多社會上沉默的資源,並把它們提供出去。它是真正的網絡狀,每個人和自己就近的需求建立聯絡,這是前所未有的。”滴滴快的CEO程維介紹。 “互聯網+醫療”則為民眾就醫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決方案。根據騰訊研究院數據,全國已有近100家醫院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移動化的就診服務和快捷支付,累積超過1200家醫院支持微信掛號,服務累計超過300萬患者,大大提升了就醫效率,節約了公共資源。 果殼網的“在行”,是一個出售個人知識的共享經濟産品。任何一個在某方面有所建樹或有所見解的人,都可以在“在行”註冊成為行家,這些行家是自由的,不依附於任何培訓機構。 隨著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傳統行業也發現了新的機遇。 作為傳統商業地産的行業龍頭——SOHO中國也在積極探索打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共享辦公空間——SOHO3Q,以適應“互聯網+”大潮下新經濟業態的辦公模式。 “新經濟業態的從業者正以革命性的思維方式改造傳統行業的發展模式,他們是中國經濟的新興力量,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方向,代表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如網絡訂餐平臺‘餓了麼’目前已經解決了1萬多人的就業問題。”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寇宗來認為,線上對線下的改造,對中國經濟的轉型非常重要,通過互聯網把原先分散的信息共享起來,能極大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對中國經濟是一個很大的機會,也是現在政府大力支持“互聯網+”的一個原因。 “中國經濟正處於分化調整中,一批新産業、新業態、新主體在加快孕育,中國經濟的新動力在加快成長。”在2015年4月的一場發佈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這樣表示。 “互聯網+工業”實現“彎道超車” “互聯網+工業”,即智慧製造,是未來競爭的“主戰場”。 當前,全球正迎來第四次産業革命。顯然,不管是想要繼續保持並擴大經濟領先優勢的發達國家,還是想要“彎道超車”的發展中國家,都希望能把握這次機會,實現經濟的升級和騰飛。 “互聯網+工業”在各國的叫法不同,德國稱之為工業4.0。2015年4月,德國“工業4.0共同平臺”正式啟動,也標誌著工業4.0成為德國國家戰略。 在美國則有另一種提法,叫做工業互聯網。2012年2月,美國正式發佈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從此踏上了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道路。201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率先提出工業互聯網概念,隨後有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思科、IBM等加盟,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可能置身事外。 2015年5月,《中國製造2025》發佈,這是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大戰略選擇,其核心是加快推進製造業創新發展,提質增效,實現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在政府的引導下,中國企業紛紛加緊投入,期待抓住在新産業革命背景下實現轉型的機遇。據百度總裁張亞勤介紹,隨著人工智慧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企業在相應領域大大增加了研發力度,包括無人駕駛汽車、金融和健康等領域,不斷推出新産品。 對於目前中國企業的比較優勢,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認為,中國所處的環境對於具有創業精神的管理團隊來説有著巨大吸引力。 “首先,我們有資本;第二,我們有很好的市場。除了這兩個條件外,我們還有一個軟因素,就是我們有人才儲備。我們要去管理它們,去整合它們。”沈南鵬説。 類似智慧手機以及相關零部件的生産,中國已經做得十分出色,之前這些産品的主導者都在歐洲、日本,現在則以中國公司為主流。中國無人機飛行器市場的快速發展是又一個典型例子。在類似産業中,中國公司做到了彎道超車。 在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看來,許多中國産品的競爭力已非常強,中國企業的技術能力在許多領域正不斷升級,而且中國有著全世界最大的人才儲備,每年大量理工科專業人才為中國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據優勢提供了保障。(記者 李雁爭)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