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略全局認識和把握新發展理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3-11 13:33 來源: 人民日報
【字體: 打印本頁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寫進中央全會文件,這在我們黨歷史上是第一次。新發展理念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指南。

新發展理念是新時期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習近平同志強調,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全局高度,深刻揭示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路徑。

新發展理念明確了“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脈絡。綱舉目張、魂強體健。“十三五”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尚未消散,經濟低迷使全球經濟進入“新平庸”。國內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依然繁重,面臨經濟下行和轉型升級雙重壓力,週期性與結構性雙重矛盾特徵突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新發展理念是針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開出的藥方。只有緊緊抓住新發展理念這個“魂”,才能使中國經濟這個“體”更加強健,才能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新發展理念明確了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的主抓手。我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長率接近10%,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中國奇跡”。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條件和外部需求環境都已發生深刻變化。經濟新常態突出表現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還包含轉變資源配置方式、增進民生福祉和實現包容發展等豐富內涵。適應和引領新常態,需要嶄新的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契合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順應我國生産力水平整體提高的趨勢,是指導實現更好發展的科學理念。

新發展理念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內涵。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和分析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和環境壓力進一步加劇,勞動力、土地、能源的低成本優勢逐漸減弱,以要素驅動為主的發展模式已難以支撐經濟轉型升級。新發展理念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既契合當前發展實際,又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産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再到新發展理念的提出,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發展理念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必將指導我們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新發展理念確立了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社會生産與再生産是一個有機統一體。新發展理念根據新常態下我國的發展環境、條件、任務、要求,明確了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完成“十三五”時期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當前,我國經濟除了傳統內需不足的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供給側的新難題又日趨嚴峻。一方面,傳統工業産能過剩,增速下降;另一方面,新舊增長動力青黃不接,新産業、新業態份額較低,不足以彌補傳統行業增速下降的影響。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創新,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從創新中尋求增長新動力。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突出問題,迫切要求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堅持協調發展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意味著要更加注重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更加注重通過拓寬發展空間提升發展後勁、以實現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協調發展。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習近平同志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是對發展理念和實踐的全方位提升。面對生態環境破壞加劇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綠色發展理念,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吸引外資國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中國發展奇跡得益於對外開放,引領新常態仍然要靠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主動適應和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又從全球經濟聯絡中進行謀劃,重視提高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的能力。新常態下,開放發展是提高發展質量和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的必然選擇。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十二五”時期,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2013年、2014年和2015年連續三年完成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以新發展理念統領“十三五”時期改革發展全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吹響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鋒號”。我們必須找準發展的著力點,將新發展理念貫穿于“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領域,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沒有水分的增長。以新發展理念指導發展實踐,努力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産出的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社會勞動生産率提高、企業效益提升、投資效益上升,使發展在“十三五”時期達到新水平。通過創新發展,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通過協調發展,提升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通過綠色發展,解決生態環境污染和發展不可持續問題;通過開放發展,提高發展的內外聯動性和抗風險能力;通過共享發展,使城鄉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加快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這其中不乏總量性、全球性、週期性因素的影響,但主要還是結構性問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要進一步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以結構調整帶動經濟增長。當前,應以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新舊産業和發展動能的順利轉換接續。

以科技創新推動創業,以大眾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業激發市場活力,培育發展新動力,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鞏固第一産業、提升第二産業、發展第三産業,以産業結構優化帶動就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使人才這一最有活力的發展要素充分釋放潛能,為經濟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力量。

化解經濟社會風險,解決好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十三五”時期可能是國內國際各方面風險不斷累積甚至集中暴露的時期。這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未雨綢繆,建立健全化解各種風險的體制機制。當前,要特別注重化解經濟風險,包括産能過剩風險、房地産風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金融風險等。還要注重回應群眾呼聲和關切,重點解決就業、社保等問題,協調好各種利益關係。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謀求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把我國發展放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來籌謀,拓展國際視野和大國胸懷。保持戰略定力,更好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加強國際産能合作,務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産品供給,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我們還有5500多萬貧困人口,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牢固樹立共享發展理念,必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為此,應加快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更大決心、更精準思路、更有力措施,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交上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 (國家行政學院黨委書記 陳寶生 )

責任編輯: 林巧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