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守正出奇”是關鍵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6-04-09 07:5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體: 打印本頁


“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在去年底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工作會議上,中央首次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念。

可以説,正是基於在世界金融危機衝擊之後“理論密切聯絡實際”的創新努力,我們才有了研究與發展新供給經濟學的理論成果。用新理念引領“新常態”,關鍵應是守正出奇:既要注重充分認識、尊重、順應和敬畏市場規律,又要理性地引導和建設市場。具體而言,就是以經濟手段為主,與深化改革優化制度供給緊密結合,攻堅克難,進一步解放生産力,構造又好又快發展的“升級版”持續動力源,實現全面小康與“中國夢”。

那麼,如何優化供給側環境與機制,釋放潛力,托舉經濟質量升級式增長?針對我國經濟中供給體系的主要構成要素,應著力從以下五個方面推進改革:一是調整人口政策,從控制人口數量轉向優化實施人力資本戰略(放開二孩後可動態推進後續優化舉措)。二是積極審慎推動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流轉制度。三是全面實施金融改革,積極解除金融抑制,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四是切實通過改革,為企業經營創業活動鬆綁、減負,激發微觀經濟活力。五是大力實施教育改革和創新驅動戰略,培育高水平人才,有效建設創新型國家。

需要指出的是,供給側的以上舉措,離不開行政、財政、國企、收入分配、價格、投資等多方面的綜合配套改革。對此,同樣可以用5個要點加以歸納:一是紮實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部制改革和“規劃先行、多規合一”的制度建設;二是繼續深化財稅改革,支持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有序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國有資産收益和存量的轉置;四是改善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相關制度,打造橄欖型現代社會結構;五是以滿足公共服務需求、優化結構和調動潛能為大方向,積極理順基礎資源、能源産品比價關係和價格形成機制,積極實施有效投資和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機制創新。

總而言之,如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化進程已經到達一個非比尋常的關鍵時期和歷史性關口,僅以短、中期調控為著力點的需求管理已不能適應客觀需要。及時、全面引入以“固本培元”為主旨、以制度供給為核心、以改革為統領的新供給管理方略,針對中國經濟社會的重大現實矛盾與問題,“中西醫結合”多管齊下、綜合施治,才有望獲得理想的療效。(著名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 賈 康

責任編輯: 朱英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