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經濟開局良好 謹防指標逆轉
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速度6.7%,這個數據被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評價為“開局良好”。
4月15日,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等多項數據公佈,GDP為158526億元,同比增長6.7%。
分産業看,一季度第一産業增加值8803億元,同比增長2.9%;第二産業增加值59510億元,增長5.8%;第三産業增加值90214億元,增長7.6%。
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制定的6.5%~7%的GDP增長目標,這個增長速度並沒有超出合理區間。
政策釋放效應立竿見影
“這是在經濟下行態勢下來之不易的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陳昌盛認為。
從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一直在加大,國內外對今年開局的經濟形勢也一直有各種擔憂。
不過,從實際運行結果看,經濟增長速度非但沒有大幅度下滑,一些指標還有所好轉,尤其是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都出現了積極的變化。
從産業來看,1~2月工業增加值的增加速度是5.4%,3月是6.8%,提高了1.4個百分點,用電量提高近6個百分點。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3月份服務業指數比1~2月提升了0.2個百分點,達到8.3%。
從需求角度來看,固定資産投資穩中有升。從價格情況來看,3月份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環比上漲0.5%,是2014年1月以來PPI環比首次正增長,而且同比降幅連續3個月收窄。
這些積極的信號是因何出現的?陳昌盛認為,其中有多層原因。一方面,穩增長的政策釋放了良好信號。“因為今年我們實施的是穩增長的宏觀政策,國家還把財政赤字率提高了,全面推行‘營改增’,信貸環境也相對寬鬆。”陳昌盛指出,去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大宗商品價格由下跌到走穩,價格效應使企業庫存整體水平下降。
另一方面,開局良好的結果要歸功於供給側改革和相關政策的出臺。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三去一降一補”的任務,在陳昌盛看來,這産生了積極的效果,改善了經濟的供求平衡。“這是個很強的信號,許多政策雖然還沒完全落地,但已經改變了市場預期。”
“政策釋放效應往往立竿見影”,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來,一季度經濟指標的亮點,房地産業的變化最具代表性。
從一季度數據看,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1767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2%,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1992億元,同比增長14.7%。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産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所提升,一季度房地産業對經濟增長的綜合貢獻率提升7%~8%,達到15%。
工業企業發展喜憂參半
供給側改革的正效應也體現在工業企業的發展中。一季度工業生産緩中趨穩,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07億元,同比增長4.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26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12%。
“這是一個積極信號。”盛來運指出,由於去年下半年工業企業産品價格下降,主營業務下降,利潤出現負增長,但近期出現了恢復性上漲。
工業企業的指標回暖,也使得一些傳統企業補庫存的意願增加。盛來運認為,雖然指標回暖是好現象,但不能盲目樂觀。1~2月工業企業利潤上漲較高的,主要是石油加工、化工産品等行業,但多數産能過剩行業壓力比較大,1~2月煤炭、鋼鐵行業利潤大幅下滑。
白明也發現,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這説明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製造業的成長環境仍令人擔憂。”在他看來,製造業是我國經濟的“當家菜”,馬虎不得。除了工業增長速度外,更要關心工業成長的質量。
白明指出,一季度的工業生産質量有令人欣喜的一面,如高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9.2%和7.5%;另一方面,工業生産質量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如一季度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1%。
在白明看來,高技術産業的發展需要服務於傳統産業,不能“孤芳自賞”,高技術要向其他基礎産業輻射。
國家統計局發現今年3月的調查失業率比2月略有提高,在5.2%左右區間內小幅波動,總體比較穩定。對此,盛來運認為,這和化解産能有一定關係,但不會造成失業率持續上升的局面。
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也認為,這種影響不會造成大的就業波動。“GDP下行,對就業會有影響,即使是6.7%的增長,就業量還是會增大。”鄭東亮指出,産業結構的優化,使得第三産業有更多就業途徑。
防止出現指標逆轉
白明認為,維持經濟增速保持在穩定的水平,需要多重發力。
“一季度的平穩很大程度上靠投資,雖然這招管用,但是不要形成投資依賴症。”在白明看來,市場需要的是有效率的投資,符合消費需求,要控制投資領域的自循環。
令民眾恐慌的物價和房價上漲問題也要有所應對。比如,今年一季度生豬、蔬菜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導致消費者恐慌。
白明表示,雖然這種漲幅是受春節和季節性影響,但漲多了未來價格下行壓力也會加大。“實際上我們的物價,尤其是食品價格,是在農民利益和消費者利益之間找平衡。”白明認為,為了維持平衡,國家應當給予農民穩定的預期,價格高的時候減少補貼,低的時候擴大收儲。
對於房價會否繼續上漲,盛來運表示,房價的變化由供需的變化決定。
從去年看,房價的走勢延續了以往的分化走勢,一季度數據顯示,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出現大幅上漲,但多數三四線城市受庫存量比較大、剛需相對少的因素影響,總的房價穩中有降。
“從今後來看,房價分化的走勢還會繼續延續,只不過分化程度會隨著宏觀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有所收窄。”盛來運指出,一線城市在改善型需求釋放得差不多後,加上一系列調控政策,會對房價上漲有所影響;三四線城市在加大去庫存,這些城市也各有應對之策,但房價仍會受到龐大庫存的影響,受到一定抑制。
盛來運認為,我國經濟朝著什麼方向發展,關鍵是看基本面,“我國經濟具有保持較長時間中高速增長的潛力和條件。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正在推進,中西部地區差距比較大,我們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中國的人才紅利正在積累,大專以上的人口現在超過1.1億人,他們的潛力如果發揮出來,對創業和創新是極大的推動。”
陳昌盛對經濟發展的預期十分謹慎。他認為,當前經濟回穩基礎並不牢靠,判斷經濟企穩為時尚早。比如,固定資産投資雖然穩中有升,但民間投資下降較快,信貸增長雖然很快,但大量的投資還沒有進入實體經濟。
陳昌盛指出,目前一些指標出現回升,要警惕出現指標逆轉現象。“現在的回穩是因為改革和穩增長的政策,但很多去産能的政策還沒落地,而落地是關鍵,否則好的指標會發生逆轉。”(記者 寧迪 實習生 季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