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媒體融合要善用智慧傳播平臺

2016-04-22 07:17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媒體融合的核心問題就在於重建用戶連接,必須以用戶為中心,破解觀念、技術、機制、資金等方面的難題,在創新中贏得未來

4月21日,Papi醬首次廣告的拍賣會上,竟拍出了2200萬元的高價。而幾天前,“Papi醬”系列視頻因粗口低俗內容而被廣電總局要求下線整改。無疑,自媒體在內容、傳播等方面還有改進的空間,但這些因吸引眾多粉絲而受到資本青睞的“網紅”,其傳播能量和“吸金”能力不可小覷,值得正在“融合”之路上奔跑的傳統媒體研究。

近年來,傳播技術的快速進步,推動了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大勢。以建設現代傳播能力為目標,各地紛繁多樣的“兩微一端”、全媒體平臺等不斷涌現,在媒體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不少傳統媒體僅僅用形式上的“+互聯網”替代“互聯網+”,並沒有從根本上認清傳媒變革的本質和驅動力。

傳統媒體陷入困境的根源是什麼?簡言之,就是因互聯網衝擊而帶來的用戶連接失效。據統計,我國網民規模達7億,手機網民達6.2億,年輕用戶大多轉移到了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上。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業已成為現代傳播能力建設的主陣地。回溯人類傳播史的四次革命,從文字的發明、古登堡印刷術的誕生,到電力的廣泛應用、互聯網技術的出現,技術一直是傳媒業重大變革的催化劑。正如傳播學者丹尼斯·麥奎爾所言:“真正的傳播革命,其最直接的驅動力,一如既往,是技術。”

正因此,媒體融合的核心問題就在於重建用戶連接。以用戶為中心,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打造智慧傳播平臺,無疑是一條可行路徑。以“今日頭條”為例,其在短短4年時間累計下載用戶逾4.5億,僅客戶端的日活躍用戶就超過4500萬,一些傳統媒體在該平臺上設立的獨立品牌的熱點新聞閱讀量,也動輒數百萬。智慧傳播平臺可根據用戶特徵、場景和文章類別進行個性化推薦,實現真正的“千人千面”,能有效解決信息過載與用戶個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需求之間的矛盾,從而有效地沉澱用戶。

進而言之,如何有效打造智慧傳播平臺?最重要的是,時刻以用戶為中心,做到用戶在哪、服務就延伸到哪。現實中,一些媒體融合措施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不少融合産品只是基於自己能做什麼,而不是基於用戶需要什麼,難免有點“自娛自樂”。其次,要真正重視技術,以技術為驅動。智慧傳播平臺建設是以“互聯網+”和“大數據+”為基礎的,要想實現較高水平的人工智慧,就應調整傳統思路,改變簡單的“內容+”,樹立倚重技術的價值取向。此外,還應改革用人、薪酬等機制,吸引、聚合資金,通過更為靈活的方式聚攏人才,為融合發展、産品創新提供強有力的物質支撐。

智慧傳播平臺蘊藏著媒體融合發展的希望,同樣也是建設週期長、資金投入大的複雜工程,無法一蹴而就。當前的一些傳統媒體內容生産上並未落後,主要是因受眾數量流失、廣告份額下滑,傳播力影響力客觀上有所下降。只要看準方向、保持清醒、久久為功,著力破解觀念、技術、機制、資金等方面的諸多難題,傳統媒體就能在創新中贏得未來。(郭全中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高級經濟師)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