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政能亮丨打通“信息孤島”,民眾才能“不折騰”

2016-05-10 08:16 來源: 鳳凰評論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個人道的社會,首先是一個讓民眾感覺到輕鬆的社會。不折騰、少門檻、多服務。

5月9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總理説,過去較長時期一些地方和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各自為政,形成“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嚴重制約政府效能提升,給企業群眾辦事創業造成很大不便。必須下決心打通數據壁壘,實現各部門、各層級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充分共享。

正如李克強總理談到的,放管服改革實質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權、去部門的利、割自己的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本身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在以往,政府權力缺乏邊界,什麼都管的結果是什麼都管不好、管不過來,反而抑制了社會的活力和民眾的創造性。甚至還會因為過於繁複的層級與手續,讓民眾辦點事兒疲於奔命、無所適從,到頭來怨聲載道。

本屆政府組成以來,緊緊扭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三管齊下,且環環相扣,上下聯動,部門互動,有效釋放了方方面面的生産力,也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無論在任何時代,行簡政之道、革煩苛之弊,都會贏得廣大民眾由衷的讚美。

當然,既然是削權、去利、割肉,具體到一些部門和單位,就必然會産生某種程度上的不適、不解、不動。個別時候,甚至還會産生強烈的制度性反彈,從而導致已經取得的改革效果出現“邊際遞減”,或者乾脆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比如,有地方就在簡政放權的同時,新設某些“替代性”的門檻和收費項目,以體現自己的存在感和權力意識。

更有一些單位和部門,則打著信息安全的名目,採取種種手段固化部門的管理權力。這些部門講起“大數據”來也是一套一套的,似乎很能跟得上時代步伐,而在具體的行政運作中,仍堅執於以往的管制思路,不僅對民眾搞信息封鎖,不願意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就是在與其他部門的協作中,也多有保留,各自為政,從而産生事實上的“信息孤島”。

現實生活中,不少民眾苦於辦事的麻煩,這個證明、那個表格,不斷地提供,很多時候甚至還會因為部門之間互掐而導致裹足不前的情形。特別是隨著這些年來社會的鬆動,城市化的加劇,民眾流動頻繁,則此類問題越發凸顯出來。幾乎每一個漂在大城市的人,談起辦證都有一肚子的苦水。此前廣州市政協常委曹志偉繪製的“長征萬里圖”就是一例。至於那些市場主體,儘管有專人負責辦理一應業務,同樣不免茫然、惘然。

客觀而言,作為社會管理的一種手段,各種證明、證件等等相關信息,並非完全沒有必要,但很多時候,這些信息卻是重復、重疊的。本來,一個部門採集之後,理應進入一個公共平臺,以供各類辦事機構、政府部門共有共享。這樣做的好處不僅僅在於減少民眾的折騰,某種程度上講,也有助於政府減輕行政負擔,降低運行成本,統一管理規範。

尤其是,一旦有了一個可以互通的信息管道,必將有效提高社會信用,避免因為信息隔絕而産生的種種欺詐。比如,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信息網絡而言,有報道顯示,2014年,上海市通過這個系統的信息比對,在17.4萬餘戶次申請保障房的家庭中檢出1.7萬戶不合條件;在“低保”項目中核對51萬戶次,新受理申請檢出率達14%,累計節約公共財政19億元。

據報道,民政部曾明確要求,各地要嚴格遵循數據標準,充分利用全國核對信息系統基礎平臺,加快建立跨部門、多層次、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的居民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核對網絡,實現“數據一次採集,資源全網共享”。可見,如果這一目標能落實好,必將打通“信息孤島”,有效改變政府與民眾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局面。

李克強總理説, 目前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裏,“深藏閨中”是極大浪費。要加大政府信息數據開放力度。要堅持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

而要實現這樣一個願景,既有賴於本屆政府堅持不懈的推動,更在於各地、各部門真正從服務民眾的角度出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而針對信息安全的擔憂,則不妨加快制定數據産權歸屬、保護以及採集、存儲、加工、傳遞、檢索、授權應用等法律法規,明確數據擁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社會第三方等各方的責、權、利。以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不被商業化、公民隱私權不受侵犯。

一個人道的社會,首先是一個讓民眾感覺到輕鬆的社會。不折騰、少門檻、多服務。政府工作千頭萬緒,不僅要對當下負責,要保證當下的社會正常有序運行,更要對時代和歷史負責,要留下“韆鞦萬世名”。(黃羊灘)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林巧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