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加快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解讀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2016-05-18 07:5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的出臺,有利於調動全社會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有利於促進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化、規範化,有利於推動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促進欠發達地區貧困人口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對於推進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採訪,對此進行了解讀。

這位負責人表示,作為我國生態保護補償方面的首個專門文件,《意見》是生態保護補償的頂層制度設計,是指導重點領域補償、重要區域補償和地區間補償的指導性文件。

2020年基本建立生態補償制度體系

近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有序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在森林、草原、濕地、水流等領域以及重點生態功能區等區域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意見》明確了做好生態保護補償工作的總要求及4條原則,即權責統一、合理補償,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籌兼顧、轉型發展,試點先行、穩步實施。該負責人表示:“這些原則,不僅是對生態保護補償工作經驗的總結,也是做好生態補償工作的主要保證。”

按照《意見》要求,到2020年,實現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等重點領域和禁止開發區域、重點生態功能區等重要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補償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跨地區、跨流域補償試點示範取得明顯進展,多元化補償機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體系,促進形成綠色生産、生活方式。

促進生態保護者與受益者良性互動

《意見》明確提出,誰受益、誰補償,科學界定保護者與受益者權利義務,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標準體系和溝通協調平臺建設,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

該負責人表示,生態保護補償的支付主體是生態受益者及代表受益者的各級人民政府,要將生態保護補償列入各級政府預算,切實履行支付義務,確保補償資金及時足額發放;要完善生態保護成效與資金分配挂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對生態保護補償資金使用和權責落實的監督管理。

“企業、社會團體等各類受益主體要履行生態補償義務。保護者要切實履行生態保護責任,保證生態産品供給和質量。”該負責人強調。

據悉,生態保護補償包括重點領域補償、重點區域補償和地區間補償。其中,重點領域補償包括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7大領域;重點區域補償包括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禁止開發區;地區間補償主要是繼續推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對口支援、新安江水環境生態補償試點,研究制定以地方補償為主、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辦法。

加快推進生態保護補償法制建設

針對現有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渠道單一、主要依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實際,《意見》提出從3方面籌措資金,加大保護補償力度。

在縱向方面,中央和地方財政要逐步增加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中央和地方預算內投資對重點生態功能區內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予以傾斜。

在橫向方面,鼓勵受益地區與保護生態地區、流域下游與上遊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産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建立橫向補償關係。

在市場方面,發揮市場機制促進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使保護者通過生態産品的交易獲得收益,探索建立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完善落實對綠色産品的財稅金融支持和政府採購等政策。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在《意見》的基礎上,抓緊研究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明確補償原則、補償領域、補償範圍、補償對象、補償標準、權利義務、考核評估、責任追究等。根據條例實施情況,研究制定生態保護補償法。(記者 顧陽)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方圓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