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化解産能過剩不能各自為政

2016-05-19 07:4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部分行業出現産能過剩的重要原因在於,一些部門的政策制定者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思考,誤導了資源配置。

以不能大量儲存的電力行業為例,就因為部門各自為政等因素掣肘,呈現明顯的産能過剩特徵。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從電力體制改革入手

當前,部分行業産能過剩是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競相出臺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超出社會需求的投資項目提供了生存土壤。還有一個常被忽視的原因是:一些部門的政策制定者缺乏系統性和專業性思考,誤導了資源配置,加劇了産能過剩的程度。

以電力行業為例,儘管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全社會用電量仍在逐年小幅增加。與此相反的是,發電利用小時數卻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呈現明顯的産能過剩特徵。電是特殊商品,不能大量儲存,必須即發即用。因此,如何調節負荷、減少波動,從而降低全社會的用電消耗,是一個系統性的社會工程。

由於牽涉到各方利益,政府應責無旁貸地承擔起規劃、組織、協調和監督的職責。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都有一支龐大而專業的電力需求側管理隊伍。比如,德國通過政府有形的手,在不增加社會總負擔的情況下,把投資電廠的錢用在了房屋的節能改造上。這一方面可避免無效投資導致的産能過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現役機組的發電利用小時數,機組運行的能耗下降,效率大大提高,取得經濟和社會的雙效益。

我國電力行業管理主要依靠電網企業,主要手段是實施峰谷差電價,希望通過引導社會錯峰用電達到削峰填谷的目的。差別電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效,但錯峰用電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生産習慣,實際效果並不如想象的那麼明顯。

我國電力行業管理的問題關鍵在於,缺乏強有力的政策協同,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還不夠靈活:發改委主管審批項目、核批電價;地方政府偏好投資拉動,項目落地後往往有萬事大吉的想法;因為電價高,有利可圖,投資方想盡一切辦法去跑批文,投資建設電廠;住建部門制定了建築節能標準,但對具體實施缺乏有效激勵和監督手段;電網部門雖負責需求側管理,但也只是照單收取電費。這種管理格局使得系統化的需求側管理呈現碎片化狀態,但峰谷差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大。

僅以河南省為例,2015年錄得的空調負荷達到了創紀錄的1750萬千瓦,佔全省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而在10年前,空調負荷只有約400萬千瓦。據測算,如果能夠通過需求側管理使峰谷差降低10%,河南省至少可以因此減少600萬千瓦的裝機,不僅可以減少無效投資200億元以上,還可大大緩解燃煤排放對環境保護的壓力。

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從電力體制改革入手。首先,要綜合考慮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設備利用率、環保、用戶需求和承受能力等諸多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電廠上網的標桿電價,避免向市場發出只要投資電廠就能賺錢的錯誤信號。其次,停止新的常規火電廠的核準,通過提升現有電廠的發電利用小時數降低單位能耗,為建築節能改造國家基金或專項稅的建立騰出政策空間,使得政府能夠在不增加社會總體負擔的情況下,統籌對現有建築物的墻體和窗戶進行節能改造。同時,制定並嚴格實施用電設施的新節能標準,強制淘汰非節能産品。第三,完善電力需求側管理專業隊伍,制定規則,多措並舉,推廣實施,監督落實,切實把峰谷差降下來。第四,對部分中小機組進行改造,使其生産轉型,承擔起供熱、固廢物焚燒等公共服務功能,以有效削減過剩産能。(鄭健)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張維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