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革除積弊不手軟 找準“病灶”再出招民間投資將迎來持久“暖風”

2016-07-05 07:19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今年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增速出現回落,引起了海內外廣泛關注。為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國務院7月4日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從放開市場、簡政放權、企業融資、降低成本等多方面做出部署。專家指出,我國民間投資增速回落不僅有經濟轉型的宏觀背景,也有市場準入限制過多、知識産權保護欠缺等多種中、微觀因素影響。國務院此番出臺的一系列措施,無疑將為民間投資吹來持久的“暖風”。

多重原因致“梗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趙福軍認為,過去30年,出口高速增長帶動了製造業快速發展,有助於民間投資增長。而目前,出口形勢嚴峻,傳統産能過剩,房地産市場出現結構性分化,而新興産業目前在發展之中,還沒有佔據製造業主導地位,民間投資正在尋找新空間。民間投資下滑,是經濟增長模式和動力轉變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繆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民間投資有所回落原因有很多,既有經濟轉型過程中新經濟尚未形成大氣候的宏觀影響,也有某些領域改革措施落實不到位給民企在投資決策帶來的微觀“梗阻”,這些都導致民間資本顧慮較多。“客觀來説,中國民間投資的潛力和機會都非常巨大,關鍵在於如何讓民間資本找到投資決策的‘興奮點’。”繆榮説。

事實上,這種潛力從中國民間資本赴海外投資的態勢便可以看出。全球金融數據提供商迪羅基公司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中國企業向外並購額達922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民營企業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佔據全球價值鏈高端。僅2014年,中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就比前一年增長295%。專家指出,中國民間投資能力依然旺盛,因此加快民間投資既有能力也有基礎,關鍵是如何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提高投資回報率。

對症下藥開“良方”

民間投資需呵護,對症下藥病才除。而隨著此次通知的發佈,未來民間資本無疑將迎來多個角度的“暖風”:

例如,針對部分地區仍然存在重審批、輕監管、少服務等問題,國務院要求各級政府及時破除各種關卡,該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要堅決取消,該給市場的權力要儘快放給市場。

再例如,針對民營企業難以享受與國企相等的“待遇”,通知表示要抓緊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放開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準入,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重點領域去除各類顯性或隱性門檻,促進公平競爭。又比如,為了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國務院要求各級政府進一步抓好固定資産加速折舊、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階段性降低“五險一金”費率等政策落實,堅決砍掉不合理收費和仲介服務環節。

“從內容和措施來看,這份文件對當前民間投資所存在問題及癥結的認識是很到位的,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也具有針對性,特別是對政策的‘落實’環節給予了較大關注。”繆榮説。

在繆榮看來,導致民間投資熱情下降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行業之間、區域之間、企業之間的結構性不均衡。他以“融資難、融資貴”現象進一步舉例説,雖然銀行在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有防控風險的難處,近年來銀行業也給出了很多讓利舉措,但客觀來看整個銀行業的年利潤仍然明顯大於實體製造業,這無疑會削弱民間資本投資實業的動力。因此,未來銀行業自身的競爭還需進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服務於中小民營企業的信貸需求。

轉型之中尋商機

民間投資何時走出低迷?分析人士普遍認為,看待民間投資增速也要與時俱進。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不久前就曾提醒,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以後,投資增速也在換擋。投資確實對經濟增長很重要,但是在現階段投資結構的優化比投資總量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更重要。

事實上,我國高技術産業和促進居民生活質量改善的生活性服務業投資都表現不俗。例如,1—5月份,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長28.6%;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速度是29%;相反,高耗能、産能過剩等行業的投資增速卻大幅回落。

“中國經濟未來有很大的機遇,民間投資也會不斷地尋找機會。但要看到,經濟轉型並不是朝夕之功,而是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所以,我們心態上不能急躁,制定政策也不一定非得貪大求全,而是要像現在這樣更多著眼于實際問題的解決。”繆榮説。

多位專家表示,在部分産業産能過剩的大背景下,民間投資增速下滑也折射出一些中小企業缺乏轉型升級準備,一時很難找到新的投資領域的窘況。從這個意義上説,民營企業自身也要做好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才有可能在經濟步入新常態的進程中提前把握好商機。(記者 王俊嶺)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傅義洲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