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打通種業科研成果轉化“腸梗阻”

2016-10-14 07:29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打通種業科研成果轉化“腸梗阻”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解讀《關於擴大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

日前,農業部、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5部門聯合下發《關於擴大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成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又一實質性突破,引發熱議。10月13日,記者就《意見》的核心內容採訪了農業部有關負責人。

問:早在2014年,種業領域就啟動了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時隔兩年,五部門聯合下發《意見》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答:在科研領域中,種業科研是與産業結合非常緊密的一個領域,産業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科研生産“兩張皮”、成果轉化“腸梗阻”等問題。為此,我們在種業改革上先期做了一些探索。兩年的試點工作顯示改革成效明顯,在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加速成果轉化、促進人才流動、強化制度管控等方面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特別是落地到産業上,兩年來我國種業發展勢頭迅猛是對試點工作最好的檢驗。

問:此次改革的思路框架是什麼?有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答:改革的總體思路從人才和成果兩個方面切入,通過深化種業人才發展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種業人才培養、評價、流動和分類管理機制;通過深化種業權益改革,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權益分享,著力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熱情,解決制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發展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改革的基本原則是:激勵創新、分類管理、統籌協調、依法依紀。

目標是要建立種業人才培養、評價、流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的新機制,培養引進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種業科技人才,取得一批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和重大應用前景的突破性種業科研成果,成果轉化收入明顯增長,形成一批典型示範;到2020年,構建起以科研院校為主體的基礎性公益性研究和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相對分工、相互融合、“雙輪驅動”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為建設種業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問:種業成果權益改革試點已經有兩年了,此次改革在試點的基礎上有哪些進展和突破?

答:從廣度上説,此次改革以擴大試點為主,試點的範圍從中央延伸到省一級、地市一級科研院所,明確北京、黑龍江、江蘇、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陜西10省(市)作為改革重點省份,率先突破。

從深度上説,對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前期試點以及這項工作走在前列的科研單位,要求整體推進改革;同時,對人才發展的支持,也從單純地鼓勵人才流動向人才引進、評價、培養等更深層次拓展。

從力度上説,兩年前的試點工作的政策背景是國辦《關於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而現在,種業權益改革已經被寫進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十幾個省份寫進了省裏的一號文件,推動改革的力量更強了。就具體措施來説,科研人員在持股兼職等方面的改革政策也更寬鬆、更有力度了。

問:此次改革的重點內容是什麼?

答:這次改革,重點以創新種業人才發展機制和深化科研成果權益改革為兩大突破口。

創新種業人才發展機制方面,一是注重人才激勵。《意見》明確,科研人員不僅可以通過成果許可轉讓等形式,按比例獲得現金獎勵;而且更加注重通過科研成果向企業作價入股的形式,給科研人員以股權激勵,最大程度地激發創新積極性。

二是注重人才發展,重點是促進人才流動和落實人才分類評價。關於促進人才流動,科研人員可以去兼職,也可以離崗創業,從事科研創新和轉化工作,並規定,科研人員兼職期間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薦獎評優、崗位等級晉陞和社會保險等方面權利。關於完善人才分類評價,要求應用研究人員要突出創新轉化和市場評價,將企業兼職成效作為評價指標,不將論文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通過同行學術評價,引導和鼓勵科研人員專注于基礎研究。

深化科研成果權益改革方面,主要是明確種業科研成果的權益。種業科研成果覆蓋育種創新全過程;要求明確科研成果完成單位、科研團隊及完成人相應權益;全面梳理已有科研成果,依據規定明確權益到人。

同時,還要大力推進成果轉移轉化和公開交易,鼓勵採用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開展轉移轉化。在對成果和人才進行改革的同時,還要求國家和省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要加強公益性研究,增強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記者 喬金亮)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