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稅優健康險市場前景看好

2017-04-25 08:01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從7月1日起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試點政策推至全國——
稅優健康險市場前景看好

稅優健康險推至全國,是我國健康保險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然而,由於稅優健康險業務只能保本微利經營,這對保險機構的信息系統、人才儲備、資金管理、展業資源等提出了較高要求;部分保險公司存在缺少基礎數據分析、風險管控手段乏力等問題,同時尚未形成與醫療機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動機制,這也讓不少險企裹足不前。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從今年7月1日起,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試點政策推至全國,對個人購買符合條件的商業健康保險産品的支出,允許按每年最高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能夠抵扣個稅的健康險産品被稱為“稅優健康險”。

業內人士認為,稅優健康險是完善醫保體系、提升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的重要保障。

“稅優健康險政策推至全國,是我國健康保險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對促進我國健康保險的發展具有長期利好因素。”中國人民健康保險公司總裁宋福興認為,稅優健康險推廣將極大地激發全社會康保險意識和健康保險需求,培養民眾購買健康保險的消費習慣,從而會有效促進健康保險進一步發展。

試點開啟稅優福利

通俗地説,稅優健康險就是納稅人在購買此類商業健康險後,可以少繳稅,相當於以較低的價格為自己購買一份醫療保險,或者説通過購買稅優健康險提高了自己的個稅“起徵點”。

按目前規定,即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額標準,對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予以稅前扣除。簡單算一算,一年2400元的額度,分佈到每個月的列支額度是200元,200元的稅前列支額度可以理解為每月個人所得稅“起徵點”提高200元,按照個稅“起徵點”3500元加上200元計算,如果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保費超過2400元,每個月個稅“起徵點”為3700元。

與一般的商業健康保險相比,稅優健康險産品除了稅優外,還不會因為被保險人過去有疾病的病史而拒保,並可以帶病投保,且不設置等待期,保險公司保證可以續保,這突破了以往健康險産品對既往症拒賠的規則。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一系列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的文件,明確提出要完善健康保險稅收支持政策。2015年8月份,財政部等三部門《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

從2016年開始,稅優健康險在北京、上海等31個城市開展試點。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對試點的評價是:涉及地域廣、參與機構多、惠及群眾多,試點總體平穩有序,稅優健康險保障效果逐步顯現。

為何“叫好不叫座”

毫無疑問,稅優健康險是一項造福大眾的好産品。

儘管如此,相比稅優健康險的設計初衷,其市場接受程度仍不如人意。有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20日,全國稅優健康險承保44035人,保費規模7124萬元。人均保費約為1618元,並未用足政策給予的每人每年2400元的免稅額度。換句話説,在目前超過20家險企具備業務資質,其中75%的公司有專項産品獲批的情況下,稅優健康險總保費規模不足億元。

南開大學保險係教授朱銘來曾直言,稅優健康險試點第一年的效果並不好,與預期相差甚遠。

對此,宋福興分析了三個原因。他説,市場上的稅優健康險可以成為基本醫療保險産品的有效補充,但在保障責任上與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大額醫療保險、企業及個人補充醫療保險等存在交叉重疊,導致部分被保險人購買稅優健康險産品的意願不強。其次,現有産品對健康群體吸引力不足。目前,保險公司提供的稅優健康險大多是“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萬能險形式,但萬能賬戶積累適用範圍較窄,鎖定時間較長,也影響了健康人群的購買意願。還有一個原因是市場培育不足。試點以來,系統性、持續性、形成規模的宣傳較少,大部分人群仍不了解該産品的具體保障和優勢。

有專家表示,目前每月200元納入免稅額,納稅人普遍感到額度太小;且不少消費者反映該險投保環節多,投保流程複雜、時間長等等因素,導致産品遇冷。

據記者了解,要真正享受到健康險稅優政策,關鍵是“退稅”。按政策,納稅人投保後,需要單位或者地稅部門出具納稅證明。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區的稅務部門退稅流程尚未出臺,被保險人無法實現稅優政策的“免稅”福利。這也造成了很多能享受政策福利的人群持觀望態度。

稅優健康險遇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各保險公司的顧慮。

“從險企角度來看,帶病投保且有80%的最低賠付要求,這對保險公司的精算能力是非常大的挑戰,如果産品設計上出現了一些偏差,那麼稅優健康險業務便會出現虧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表示。

“按照政策,稅優健康險業務只能保本微利經營,這對保險機構的信息系統、人才儲備、資金管理、展業資源等提出了較高要求。”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貽生説。

更不容忽視的是,目前部分保險公司存在缺少基礎數據分析、風險管控手段乏力等問題,同時尚未形成與醫療機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動機制,這也讓不少險企裹足不前。

市場擴容方向明確

據公開信息,2012年至2016年,健康險業務同比增長分別為24.73%、30.22%、41.27%、51.87%和67.71%,連續五年大幅超過其他險種。截至2016年底,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達4042.5億元。相形之下,稅優健康險佔據市場份額的確很小,但長期看,隨著商業健康險發展進一步擴大,稅優健康險必將迎來一片藍海。

“稅優健康險試點作為國家的改革方向,是商業健康保險邁出的重要一步,未來國家還將繼續完善相關政策,擴大受眾群體,形成保費規模。”據宋福興估計,健康保險將繼續在行業保持活力最強、增速最快的板塊,逐步縮小與財險、壽險的差距,成為與財險、壽險並列的三大業務板塊之一。這意味著作為健康保險板塊中的新興險種,稅優健康險會相應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

前不久,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平安養老保險公司等聯合發佈的《2016中國職工福利保障指數報告》中也顯示,沒有購買稅優健康險,但未來有購買意願的職工比例達56.5%。這説明未來稅優健康險業務值得期待。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示,稅優健康險是惠民工程,具有準公共産品性質。目前繁瑣的承保環節亟待改進,要做到方便客戶投保,確保簡便高效。

作為首家專業健康保險公司總裁宋福興建議:“可以從增加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入手,幫助稅優健康險客戶管理好自身‘健康’。同時理順投保、保全和理賠流程,研究制定稅優健康險理賠目錄,立足客戶需求,兼顧風控和效率。”

據悉,保監會目前正按照“成熟一家,公佈一家”的原則發放稅優健康險經營資格。可以肯定,隨著政策和市場環境的成熟,稅優健康險市場的發展前景看好。(記者 江帆 李晨陽)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白宛松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