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新消費對經濟拉動有多大?

2017-08-22 07:1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河北、四川、內蒙古、甘肅等多個省份陸續出臺了擴大旅遊、文化、體育、養老等重點領域消費的實施方案。

這些“地方版”的實施方案密集出臺,一個重要目的在於通過積極擴大新興消費,增加消費領域的有效供給,發揮好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模倣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以服務消費、信息消費、時尚消費等為代表的新消費快速發展,中央和地方都在積極採取措施釋放消費潛力,以確保消費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繼續發揮基礎作用。

那麼,這些新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究竟有多大?

促進經濟增長趨於穩定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小。2008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僅為45.7%,遠低於大多數發達國家水平。

不過,隨著各級政府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産業升級,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3.4%,穩居“三駕馬車”之首。

在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穩步提升的同時,消費結構升級的步伐也在進一步加快。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消費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從有形物質商品向更多服務消費轉變,通訊器材、汽車、居住相關商品、文化用品等品質升級類商品銷售旺盛,大眾餐飲、文化娛樂、休閒旅遊、教育培訓、醫療衛生、健康養生等服務性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説,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處於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階段。在這個進程中,人們已經逐漸從滿足溫飽和物質富足向滿足精神需要轉變,客觀上會帶來消費行為的根本性轉變。而且,消費升級的過程往往有很強的集聚效應,人們對新興消費的需求往往是爆髮式的,使得新興消費從萌芽到活躍的時間週期大幅縮短。

多位經濟學家指出,從機理上看,新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與傳統消費並無二致,不過新消費的快速成長將帶動服務業的發展,並更好地對衝經濟下行壓力,保證經濟平穩增長。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撰文指出,“服務業大多不是資本密集型産業,受投資波動影響小;多根植于本地市場,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小;産品差異化程度高,受需求波動影響小;主要依靠消費拉動,而消費增長具有較強穩定性,因而服務業發展能夠平滑經濟波動,增強經濟平穩性。由於服務業對經濟週期性變化不敏感,因而具有熨平經濟波動的重要作用”。

隨著服務業比重持續提高,我國經濟運行的波動性明顯減小。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5年,GDP增速標準差為1個百分點,而2006年至2011年,GDP增速標準差為2.1個百分點。

帶動經濟結構趨於優化

不少專家坦言,新消費對於宏觀經濟運行最大的貢獻在於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

“新消費的發展,要求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者要不斷提升供給水平,特別是增強高層次和個性化産品或服務的供給能力,不斷形成新的消費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説,消費結構的升級將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供給的轉型升級。

這些新消費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供給體系的調整,也帶動了服務業特別是中高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例如,隨著信息消費的快速發展,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孕育、蓬勃興起,互聯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佔據了國際競爭的主動權。

2013年至2016年,我國互聯網行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規模以上互聯網接入及相關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其他互聯網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分別年均增長21.5%、32.4%、17.5%和28.0%。

在以服務業為代表的供給體系邁向中高端的過程中,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變化,首先就是就業結構。

近年來,儘管我國GDP增速換擋,但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這與服務業不斷開拓發展領域、吸納就業規模越來越大密切相關。“當前,我國第一産業的佔比逐步下降,第二産業佔比變動緩慢,甚至由於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導致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有所下降,服務業則吸收了從第一産業中轉移出來的大部分勞動力。”李佐軍説。

隨著新消費熱點的形成,中高端服務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今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從業人數同比增長5.6%,增速高於第二産業4.9個百分點,在全部規模以上企業同比新增的就業人員中,服務業新增加的就業人員佔73.7%,高於第二産業47.5個百分點。

新消費給經濟結構帶來的另一個重要改變,還表現在投資結構上。例如,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生、教育培訓等民生領域投資快速增長。此外,隨著信息消費的興起,以信息網絡等高技術為主要支撐的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等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投資也保持了高速增長。

推動發展動能加速轉換

隨著新消費的快速發展,新興服務業呈現出了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值得注意的是,新興服務業發展與傳統服務業不同,更加強調創新驅動的重要價值。

潘建成表示,新興服務業的加速發展,不僅可以帶動像自行車製造等一批傳統産業加快轉型步伐、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也可以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和無限的想象空間,使他們有更多的出彩機會,這將為形成創新驅動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撐。

近年來,隨著我國積極發展服務型製造業和生産性服務業,加快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的協同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在幫助製造業企業減少技術創新成本、縮短技術創新週期,實現創新成果即時轉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引領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2016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0.5%,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5個百分點。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的同時,順應結構升級和消費需求的新産品不斷涌現。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統計司司長許劍毅表示,隨著“互聯網+”政策持續發力和國家大數據戰略的積極推進,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用戶高速增長,互聯網經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産生活方式,催生了許多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模式,促進了服務創新。

例如,以“摩拜單車”“滴滴出行”為代表的出行共享平臺,為人們出行帶來更多便利;以“豬八戒”、“知乎”、微信公眾號為代表的知識服務平臺,提供了服務技能交易、知識變現和知識分享的新渠道;以“螞蟻短租”“小豬短租”為代表的房屋分享平臺,大幅提高了空置房使用率,開創了具有“人情味”的短租時代。

此外,隨著新消費的快速發展,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快速釋放,也為創業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引發了新一輪創業潮。

專家指出,由於服務業對資本規模要求不高,創業門檻和難度低於製造業,加之近年來我國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服務業“營改增”步伐,全面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服務業發展潛力的不斷釋放,將推動新發展動能加速集聚,使服務業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中迸發出更強活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林火燦)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陸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