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中國對外開放全面升級造福世界

2018-04-17 07:48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圖為位於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鹽田港碼頭。2017年,深圳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為2520.87萬標箱,創歷史新高。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在2018中國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上,來自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印度等11個國家的客商參展。圖為新西蘭客商(右一)在展會現場向中國消費者介紹一款化粧品。龔獻明 攝(人民視覺)

圖為X8001次中歐班列滿載著45車集裝箱,帶著中國製造的汽車配件、食品原料、傢具電器、日用百貨等産品一路開往德國漢堡,標誌著2018年陜西中歐班列開行突破100列大關。張丹華 王國強 攝

圖為正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建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總部大樓,目前已經完成主體結構施工。胡慶明 攝(人民視覺)

圖為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舟山港是我國大陸重要的集裝箱遠洋幹線港,是國家的主樞紐港之一。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在日前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實踐證明,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條件下進行。這是中國基於發展需要作出的戰略抉擇,同時也是在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同時,習近平主席還向世界宣佈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四大新舉措:一是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二是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三是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四是主動擴大進口。對此,海內外各界均認為,這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已經進入了新時代,相關舉措的落地將給世界經濟帶來更多正能量。

“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領域的開放尤其受到關注。

今年,中國宣佈將推出幾項具有標誌意義的舉措。在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方面,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在製造業方面,保留限制的汽車、船舶、飛機等少數行業中,已經具備開放基礎的,中國也將儘快放寬外資股比限制。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安排,未來幾個月中國金融開放的措施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二是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是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是證券公司;四是內地與香港股市每日交易額度顯著放寬四倍;五是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六是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被放寬至與中資機構一致。此外,到年底之前,中國還將在外資金融機構經營限制方面進一步鬆綁。

倫敦金融城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凱瑟琳·麥吉尼斯表示,英國已經有很多家企業與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建立了夥伴關係,新的舉措將會讓英中合作更加便利。日本參議院議員片山皐月認為,中國宣佈的放寬金融服務業準入措施,將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帶來重要利好。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看來,中國金融業進一步擴大開放措施落地後,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更活躍、更發達,中國與世界各國就能更深入地多贏共贏。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近年來,中國在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方面一直都有實實在在的動作,包括自由貿易試驗區、金融開放等方面,都有很多探索和嘗試。今後,中國將進一步加大開放深度和廣度。

“其實,中國對開放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重要的是,面對貿易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思潮的抬頭,中國仍能堅持開放,其意義已不僅僅限于一個國家或一個經濟體,而是在全球範圍內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對經濟全球化而言也是極大的激勵和促進。”萬喆説。

“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投資環境就像空氣,空氣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資。過去,中國吸引外資主要靠優惠政策,現在要更多靠改善投資環境。今年兩會期間,中國對政府機構設置作出大幅度調整,目的就是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

在博鰲論壇上,中國宣佈將加強同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增強透明度,強化産權保護,堅持依法辦事,鼓勵競爭、反對壟斷。今年上半年,將完成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工作,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

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説,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啟了構建現代稅收制度體系的改革。例如,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改革,徵收66年的營業稅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全面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開展水資源稅試點;完善消費稅制度、出臺實施環境保護稅法。在全球經濟形勢錯綜複雜的背景下,中國率先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減稅降費改革措施,下了先手棋,打了主動仗。未來,中國將進一步優化稅收結構,構建更加公平、簡潔的稅收制度。

與此同時,各地方也積極提升本區域內的營商環境,“築巢引鳳”。例如,上海金山區推行一系列改革舉措,行政審批權力下放成為提高效率的重要一步;再例如,廣東自貿區南沙片區共形成376項改革創新成果,涵蓋政務服務創新、證照分離改革、商事制度改革、事中事後監管體制建設等重點領域,顯著提升了營商環境;又例如,山東省公佈了84項涉地稅業務“最多跑一次”清單和23項“全程網上辦”清單,最大限度地為企業節省辦稅成本……

萬喆表示,中國在40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十分明白,只有營造出好的營商環境,才能釋放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的活力,為可持續發展增添動力。如今中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在推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為了進一步清除阻礙營商環境優化的體制機制障礙,使之更加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

“加強知識産權保護”

在經濟活動中,實現增長通常有兩條路,一是要素數量本身增多,二是生産率的提升。前者通常受制于資源稟賦,而後者則依靠人類的智慧和創新。因此,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從要素驅動型向技術驅動型轉變,知識産權保護也日益重要。

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是完善産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對此,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在博鰲論壇上,中國宣佈將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産權局,完善執法力量,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同時,中國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資企業合法知識産權。

過去5年,中國共查處專利侵權假冒案件19.2萬件,商標侵權假冒案件17.3萬件,知識産權保護社會滿意度由2012年的63.69分提高到2017年的76.69分。2017年,發明專利申請138.2萬件,其中國內申請超過了90%;商標申請量達到574.8萬件,其中國內申請量佔到96%。這些數字,既彰顯了中國國內市場主體和創新主體對保護知識産權的強烈需求,又彰顯了中國蓬勃的創新創業活力。

今年,中國知識産權局將從引入懲罰性賠償措施,整合審查授權、行政執法、司法保護、仲裁調解等多種保護渠道,積極推進知識産權“快保護”,加強對各類主體知識産權同等保護等四個方面,進一步形成知識産權保護的合力。

印度孟買理工學院校長德旺·維品·哈克汗表示,中國提出這些新舉措,對全球來説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明確提出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將進一步推動創新。更多創新者願意並且敢於花更多時間去研發新的想法和創意,這將極大促進中國的創新。

在意大利前總理普羅迪看來,隨著中國製造的産品遍佈全球,對中國産品的質疑也時常出現,中國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的新舉措會緩解這一局面。“其實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對於保護知識産權也更加感興趣了,因為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現在已大大提高,到了中國企業更加關心知識産權問題的時候了。”普羅迪説。

“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中國經驗雖然不如發達國家多,但是近年來,中國在知識産權保護方面的探索值得肯定。這一方面體現了中國對世界經濟保持積極態度;另一方面,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加強知識産權保護也是向著更高發展質量標準邁進的有益探索。”萬喆説。

“主動擴大進口”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為目標,真誠希望擴大進口,促進經常項目收支平衡。”

今年,中國將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時降低部分其他産品進口關稅,努力增加人民群眾需求比較集中的特色優勢産品進口,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程。同時,中國也希望發達國家對正常合理的高技術産品貿易停止人為設限,放寬對華高技術産品出口管制。

“目前,WTO框架下的多邊貿易體系的進一步發展遇到瓶頸。這時,中國將首次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通過開放讓世界共享中國市場,有利於形成示範效應,促進各國發展貿易和開放市場,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萬喆説,中國願意進一步打開國門,對各方在服務貿易、技術轉讓等新型貿易方面達成更多共識也有積極意義。

馬來西亞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逸山認為,習主席宣佈一系列開放市場、擴大進口舉措,這讓包括馬來西亞在內的周邊國家由衷地贊同。希望中國在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抬頭情況下繼續高舉自由貿易旗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權威。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未來,中國將更好地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並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學明表示,中國提出的四方面擴大開放舉措,將深刻影響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化的“下半場”走勢。目前全球投資受到的限制越來越多,有安全審查的限制,有産業政策的限制,也有體制機制的限制,中國則將打破各類限制。這不僅是一條開放之路,也是一條發展之路。(記者 王俊嶺)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