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數字經濟成就業“穩定器”“倍增器”

2018-09-27 07:36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多部門印發《意見》同步推進産業結構和勞動者技能向數字化轉型——
數字經濟成就業“穩定器”“倍增器”

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發展數字經濟穩定並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提出,以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就業為主線,以同步推進産業結構和勞動者技能數字化轉型為重點,加快形成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就業政策體系,大力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就業創業服務能力,不斷拓展就業創業新空間,著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蓬勃興起。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27.2萬億元,增長超20%,顯著高於當年GDP增速,佔GDP比重達到32.9%。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為55%。“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目前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影強表示,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加速增長,新就業形態不斷涌現。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佔當年總就業人數的22.1%。張影強説:“過去5年來,我國在面臨較大經濟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就業未降反增。應該説數字經濟發揮了就業的‘穩定器’和‘倍增器’的作用。”

《意見》要求,到2025年,伴隨數字經濟不斷壯大,國民數字素養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數字人才規模穩步擴大,數字經濟領域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適應數字經濟領域就業要求的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完善,數字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人力資源市場配置效率明顯提高,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質量持續改善。

“數字經濟對就業結構會産生比較大的影響,傳統産業和一些技術水平比較低、知識結構比較落後的群體,容易受到數字經濟的衝擊。”張影強認為,就業結構轉型需要政府提供技能培訓支持,為新的數字經濟環境下的就業創造相適應的勞動力市場。對此,《意見》明確提出加強數字技能培訓而且有具體的舉措,將加強對數字技能的全民普惠性培訓和重點人才的培訓相結合,對於數字經濟下就業結構的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數字人才供給缺口大、適應勞動者流動性和就業方式多樣化的就業服務及用工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等問題,仍較為突出。《意見》從加快培育數字經濟新興就業機會、持續提升勞動者數字技能、大力推進就業創業服務數字化轉型、不斷完善政策法律體系等4個方面,提出要推動數字産業發展壯大,拓展就業新空間;促進傳統産業數字化轉型,帶動更多勞動者轉崗提質就業;激發數字經濟創新創業活力,厚植就業增長沃土;強化數字人才教育和數字技能培訓,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做大做強服務孵化平臺,促進數字經濟創業帶動就業等多項政策措施。

張影強表示,加強政策保障,著眼于提高就業市場的靈活性,是此次《意見》的一個突出亮點。現在的勞動法規、社會保障政策和相關的薪酬人事政策,幾乎都是基於全日制就業形態來制定和實施的,但數字經濟條件下,更多體現出靈活就業和創新就業的特點。對此,《意見》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探索,這是非常值得稱讚的,將為靈活就業及勞動者的相關權利提供保障。

《意見》提出,加快推動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數字化轉型,鼓勵發展數字化人力資源市場服務機構,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創新創業服務孵化平臺。張影強表示,大力推進就業創業服務數字化轉型,這是《意見》的另一亮點。這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順應數字經濟條件下就業形態變化的重要舉措,有助於更好地服務於新型的勞動力市場,為發展數字經濟和促進就業起到重要保障作用。(記者 熊麗)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