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鄉村振興 農民歡喜

2018-10-25 07:5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近日印發——
鄉村振興 農民歡喜


圖為大沙河鎮農戶家田間地頭剛摘下的新梨。


圖表來源:國家發改委

“小三輪載著豬肉雞蛋,大房子撐起和樂一家”,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農村生活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共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順應了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方面確定了22項具體目標。首個鄉村振興規劃,農民們怎麼看?記者走進農村,傾聽他們的想法。

收入最好漲得再快些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大沙河鎮,坐落于原為黃河故道的大沙河河床處,這裡是劉邦故里,肥田沃地,物産豐富。

正逢週末,大沙河鎮集市上的人們騎著電動三輪車來來往往,車上裝著肉蛋蔬菜等。走進鎮上兩家大超市,農産品、日用品一應俱全,路邊各種藥店、寵物店、五金店等琳瑯滿目。儘管是農村,但互聯網的發展沒有缺席,快遞物流業發展迅速,男女老少都已經對淘寶等網上購物新方式習以為常。

“現在可好了,鎮上超市裏東西豐富,想買什麼都能買到。”曾經做過供銷社分支機構雙代點主任的孫光榮談起這些年的變化,對於“商品豐富”最為感慨。“早些年,供銷社進來的貨就在我那一個小商店,一個大隊幾個自然村都來採購。産品要用布票、糧票等去換,經常出現布票糧票不夠用的情況,農戶們只能通過私下交易來維持生活。”而現在,再不用為“想買買不到”發愁了。

商品極大豐富,農戶們現在最期盼的是增收。

以大沙河為中心的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北起千畝富士園、果都大觀園,南至千畝梨園,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紅富士蘋果之鄉”和“中國白酥梨之鄉”。家有大片果樹的陳女士告訴記者,現在農村種糧食的少,基本都是靠種梨樹、蘋果樹等副業為生。近年來,大沙河鎮桃子、梨、蘋果的價格有所上升,但農民的收入卻不甚樂觀。陳女士説:“我家裏種桃樹,賣一年水果還不如出去打幾個月的工,利潤十分微薄甚至沒有利潤。農藥、肥料年年在漲,雖然近年桃價也有上漲,但是去除成本後,根本不賺什麼錢。”

今年8月受颱風影響,豐縣地區受災,大半果樹無收,果價上漲。“物以稀為貴,今年受災了之後,梨價抬到1.4元一斤,去年也就幾毛錢。”梨地裏,採購商唐先生説,“但是成本上漲得太厲害,農民還是掙不到錢。我做生意的,收入比老農民要高一些。”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對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做出一系列具體部署。採訪中,不少長期務農的農民表示,按傳統方式務農的確常常面臨“增産未必增收”的情況,但具體怎麼轉型、往哪個方向走,農戶們自己也沒把握。對於鄉村振興,他們最期待的就是能夠順利調整轉型,使收入增長有保障。

基礎設施建好還要用好

近年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不少,各項基礎設施逐步完備。走進大沙河鎮的村莊,水泥路兩旁矗立著樸實的民居瓦房,小池塘的水清澈見底,道路兩側修起了路燈。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要加快補齊突出短板,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實際、方式多樣的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這一部署,農民們紛紛表示認同,特別是垃圾處理、廁所建設方面,農民們已經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變化。

據豐縣城管局局長方軍介紹,從2016年開始,豐縣形成了農村垃圾收運的市場化體制,全縣配備2600名專人收集垃圾,政府用於改善農村環境的投入約3650萬元,現在新一輪計劃投入6000萬元。通過建設垃圾中轉站、增加垃圾收運的車輛等方式,豐縣形成村保潔、鎮運轉、縣處理的機制,收集了垃圾後拉到城區進行處理,固液分離後液氧發酵,産生有機肥。沼氣發電,沼渣焚燒,做到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廁所革命”也在農村不斷推進。“以前老百姓家裏廁所都是土廁所,就是那種糞坑的形式,再加上在院裏養豬、養雞、養羊,家畜的糞便和排泄物都用來漚肥。”方軍説。現在,當地普遍給農戶建起新廁所,相當一部分配備了抽水馬桶,改變了過去“邋邋遢遢好人家”的習慣。

不過,許多農民也反映,鄉間基礎設施與城市仍然相差甚遠,建設和改革的步伐還要加快。

“這幾年確實環境變好了很多,鋪上了水泥路,也拉了路燈,”陳大爺指著水泥路兩側的深溝對記者説,“雖然是這樣,但是路變窄了,看著是平坦的水泥路,可兩邊都是溝,兩輛車對面行駛的話都沒法錯開,不小心還會開進溝裏。”

記者還了解到,雖然拉了路燈,但是供應路燈的電費需要農戶自己出些錢,導致夜晚亮起的路燈依然不多,大段道路仍然漆黑一片。農民們期待基礎設施建好了,還要用好,真正給大家帶來福利。

生活豐富負擔不輕

採訪中,不少農村居民談到,農村生活正變得越來越豐富,但是農村的青年一代供養負擔十分繁重,成為了新問題。

許多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農村的老年人和幼童成為了農村人口的主力軍。大沙河鎮的小孫就在浙江務工,他表示,外地務工人員生活壓力很大。外地人在本地租房、考駕照都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是廠裏或者企業的職工,醫療方面還是有保障,但如果是跟著包工頭幹活的農民工就沒有醫療保險。“農民工一直處於沒有保障的狀態,住房、看病方面都很艱難。”小孫説,而且現在農民工討不到工資的事情也不少。

上有老下有小,農村的“供”和“養”存在很多困難。陳大爺表示,村裏老年人太多,養老得不到保障,因為年輕人都出去了,沒人在家照顧老人,老人大多都是獨居。“現在小孩教育也是問題,農村的教學質量差,好多孩子交給老人,也就是管管生活,談不上教育,小孩很少能有考出去的,大多上到高中就不上了,上個職高什麼的就出去掙錢了。”

同時農村彩禮價高現象,農民也抱怨頗多,但都表示自己無力改變。“現在哪個村不是這樣,結婚的時候男方家裏要給女方拿大禮,大禮都要到20多萬元。農民一年勤勤懇懇凈收入也就一兩萬元,20多萬元誰拿得起?之前有一對情侶,因為女方要彩禮價太高,男孩沒有錢,最終只能以悲劇收場。”李大媽唏噓不已。

鄉村興則國家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農民們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確定的一項項目標,寄予無限希望,盼著早些成為現實。(記者 孔德晨 文/圖)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朱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