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生態産業助鄉村振興

2018-10-18 07:50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清晨,陽光下的江蘇省灌南縣李集鄉新民村,空氣清新、河水清澈、綠樹成蔭,一棟棟獨具特色的蘇北民居掩映其間。

新民村是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這裡五水環繞,六塘河、縣界河和鴨河傍村而過,饅頭河和伏河橫貫東西,全村林木覆蓋率超過30%,形成了水綠相連的生態系統。如今,經過土地整治、水系整治、村莊環境整治,這裡溝渠相通,形成了天藍、地綠、水清的平原水鄉特色生態環境。

為發展生態産業,2017年,村裏啟動建設了4500畝稻漁果基地。目前,基地蝦稻混養區第一期投放的小龍蝦已經全部捕撈銷售完畢,進入了水稻培育生長期。村中央的稻田裏,沉甸甸的稻穗孕育著收穫的希望。新民村支部書記孟德明介紹,這種新型種養模式,基地全年每畝增收可達1000元到2000元。

“鄉村振興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以強烈的使命感、緊迫感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工作,既要留住‘形’,也要守住‘魂’,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灌南縣委書記李振峰説。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是重點。近年來,灌南縣積極引導農民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食用菌、葡萄、淮山藥等現代高效農業,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勵能人返鄉創業,帶頭致富。

“家鄉給我提供了免費的辦公室和30畝養殖試驗基地,我放心大膽地帶領著鄉親們幹。”去年初,受返鄉創業政策感召,灌南縣張店鎮馬臺村的王祝林從印尼回到家鄉發展淡水澳龍養殖。目前,他的養殖規模已擴大至100余畝,帶動十余戶農民走上致富道路,每戶農民增收3000元到7000元。

鄉村振興中,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産業生態化與生態産業化相輔相成、和諧共贏。沒有生態資源作為依託,産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沒有産業發展作為支撐,生態保護也難以持久。

為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實行種養加循環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逐步把農業資源消耗強度減下來。同時,各地依託優質資源,供給綠色有機農産品,提供農耕文化體驗、生態宜居和休閒養生旅遊産品,生態産業發展勢頭良好。去年,全國鄉村旅遊達25億人次,同比增長19%;旅遊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同比增長27%,農業農村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趨勢向好。

“生態持續改善給農村綠色産業發展帶來了更大的空間。”孟德明説,根據生態和産業發展特色,我們村堅持“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和“精緻農業”理念,把稻漁果複合種養作為主導産業,精耕細作一産、適度發展二産、積極拓展三産,促進産業融合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農業經濟逐步變強,農民逐漸富裕,農村環境和面貌也在不斷改善。

“把産業發展和鄉村環境的改善統籌在一起考慮,實現新的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發展農業綠色生態産業,會把對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破壞降到最低。同時,以生態産業為龍頭的發展模式,會帶動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土壤改良等産業的發展,形成農村生態改善的良性循環,從而讓綠水青山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李振峰説。(記者 李慧)

【我要糾錯】責任編輯:陳燕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