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辦印髮指導意見,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提出加快推進“最後一公里”郵政業基礎設施建設

2018-11-02 14:39 來源: 郵政局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指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保持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質量,更好地發揮有效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對於郵政業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在“重點任務”部分明確提出,在社會民生領域,要“加快推進‘最後一公里’水電氣路郵建設”。

作為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和社會組織系統,郵政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那麼,郵政業“最後一公里”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如何?未來如何保持補短板力度?業內外專家對此有怎樣的建議?

明確定位抓準發展目標

郵政業基礎設施包括哪些方面?記者梳理髮現,根據郵政法第八條第四款,“提供郵政普遍服務的郵政設施等組成的郵政網絡是國家重要的通信基礎設施”;《快遞暫行條例》則將“快件大型集散、分揀等基礎設施”納入行業基礎設施範疇。

近年來,郵政業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鄉鎮快遞服務覆蓋率超過90%。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讓更多各地特色産品依託快遞渠道大量上市,有效服務精準脫貧。同時,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多家企業構建智慧供應鏈基礎網絡。全國主要企業已投入運營智慧快件箱25.6萬組,通過智慧快件箱完成投遞的快件量為29億件。跨境基礎設施建設亦逐步完善。

“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服務好國家重大戰略。大力推進‘郵政在鄉’和‘快遞下鄉’工程換擋升級。全面履行郵政普遍服務義務,加快實現邊遠行政村直接通郵目標,著力解決農村地區用郵均衡問題。加快推進‘快遞入區’工程,大力發展第三方和智慧終端服務體系,加快末端轉型升級……”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第四十九屆世界郵政日致辭中,對郵政業末端基礎建設補短板提出如是要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際剛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經濟增長和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支撐。郵政業首先要明確自身定位——既是戰略性基礎設施,又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魏際剛表示,郵政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尤其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也存在短板,“最後一公里”的末端服務即是行業發展的短板。他建議,未來幾年要著力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補齊末端基礎設施的短板,做好末端服務,提升服務質量。

補足短板持續發力末端

針對郵政業“最後一公里”基礎建設存在的短板,要補哪些地方?如何去補?

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胡凱認為:“郵政行業基礎網絡,包括‘郵政在鄉’‘快遞下鄉’在內的整個‘最後一公里’網絡。除了邊遠農村地區,城市末端建設更是郵政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

他建議,應制定相關標準為行業“最後一公里”基礎建設有關佈局規劃提供依據。標準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根據城市的經濟基礎、人口數量、區域面積等,制定城市末端投遞設施的數量標準。標準內容需要適當按照平均覆蓋人口和平均覆蓋半徑,適度超前制定。二是具體的建設標準,包括功能、面積等,如新建小區、寫字樓、校園等必鬚根據居住人口數量和面積,建設不同面積、不同功能、不同大小的末端投遞場所和設施,明確是否需要人員值守等。

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郵政系主任王為民針對普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談了自己的看法。她表示,郵政企業承擔著普遍服務工作,既是企業職能,更是政治任務。目前,國家雖然已經有了相關標準,但郵政企業怎麼去落地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郵政企業加大網點‘補白’力度,有效保障了公民用郵權利,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接下來,我們面臨的是如何解決這些網點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問題。”王為民表示,中國東中西部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均,群眾用郵需求也不同,應在滿足國家最低標準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對不同地區的規劃進行調整。此外,還要結合市場需求,加強行業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增加郵政網點科技含量,更好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用郵需求。

魏際剛建議,在基礎設施補短板方面,政府力量與市場力量要有機結合。補短板既要補傳統短板,也要補新一代基礎設施的短板。新一代的基礎設施,有的可以給傳統産業賦能。例如,互聯網對傳統領域的改造,本身就代表著新的增長點,它們都會成為下一步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