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業界:以改革應對金融風險 政策協同避免市場共振

2018-12-29 14:51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 題:業界:以改革應對金融風險 政策協同避免市場共振

新華社記者 吳雨

“金融業要通過改革開放應對各種金融風險,打贏防範化解風險攻堅戰。”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日前在2018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上表示。

當下,如何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從根本上化解風險、加強逆週期調節,已成為金融業普遍關注的問題。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

“今後一段時期內,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隨著‘水落石出’一些不良資産會暴露,防範金融風險難以回避。高杠桿是金融風險的源頭之一,結構性去杠桿成為今後的艱巨任務。”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揚認為,我國金融業未來發展主要面臨兩大主要任務:管理金融風險和推進改革。

王兆星認為,當前的金融風險隱患,很多是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失衡、經濟循環不暢、現代企業制度尚未建立、金融治理能力不強造成的。防範金融風險,既要治標也要治本。有效遏制各類違規違法行為、整治各種金融亂象實際上都屬於治標;而通過改革開放,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妥善解決當前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才是治本之策。

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這十年來,人民銀行的研究與本輪危機之後全球央行的反思是一致的,尤其關於宏觀審慎政策與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的研究,在全球範圍內走在了主流理論研究的第一方陣。

2017年,我國拉開了金融嚴監管的序幕,2018年這一嚴監管態勢仍在延續。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幾年,金融監管從嚴、從緊的基調和原則不會改變。明年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仍然錯綜複雜,仍需防範股市、債市、匯市等市場形成波動共振的風險。

王兆星強調,要構建協同高效的宏觀政策體系。要注重各類政策的整體協同和逆週期調節,要注重宏觀管理和微觀管理的有機結合,要實現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産業政策的統籌協調,長期政策與短期政策的有機統一,需求政策與供給政策的合理搭配。避免出現政策“缺位”造成的經濟失調,也避免政策“錯位”導致經濟的扭曲,更要避免政策疊加造成市場共振。

專家表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要引導金融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才能從根本上防範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

“金融是把雙刃劍,中國金融在承擔經濟發展重任的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是金融改革的底線。”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姜建清表示,要深化金融改革,提升資金配置效率,逐步改變高杠桿依賴的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改變重視信貸增量、忽視存量管理的資金管理方式,實現中國金融高質量的轉型發展。

“當前,我國在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方面,在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方面,面臨著融資體系結構性矛盾的阻礙。”陳雨露表示,這呼喚著我國金融結構改革理論實現新的突破,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早日綻放出絢爛的希望之花。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姜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