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出資人依法調控+企業自主分配”——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解讀《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

2019-01-16 18:50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 題:“出資人依法調控+企業自主分配”——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解讀《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

新華社記者王希

國務院國資委16日公佈《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對央企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和管理制度體系進行全面改革。這項事關企業未來發展與廣大職工切身利益的改革具體內容是什麼?有何亮點?如何落地?記者採訪了國資委相關負責人。

三環節決定工資總額

問:根據新辦法,央企職工工資總額如何決定?

答:工資問題既有經濟屬性,又有社會屬性,事關民生,事關公平,所以工資決定因素向來不是單一的,需要在堅持收入分配一般規律的前提下,充分考慮當前時代背景提出的要求。

去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作為意見在央企落地的配套文件,辦法以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産率挂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為目標,充分考慮國資委和央企的長期實踐經驗,提出當前企業工資總額主要按照效益決定、效率調整、水平調控三個環節決定。

一是工資總額增長主要與企業經濟效益增幅挂鉤聯動。年初編制工資總額預算,與利潤總額等經濟效益指標的業績考核目標值挂鉤,並根據目標值的先進程度確定不同的預算水平,引導企業通過完成高質量發展目標帶動職工工資總額合理有序增長。

二是根據效率水平適度調整。根據人工成本投入産出效率、勞動生産率等指標對標情況,對工資總額增幅適度調整,引導企業提高效率。

三是注重收入分配公平。按照有關部門發佈的工資指導線和對非競爭類國企的工資調控要求,對部分工資水平偏高的行業與企業,尤其是主業不屬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如果工資增長過快,要進行適當約束,確保工資水平與增長幅度更加公平合理、規範有序。當然,對企業承擔重大專項任務、重大科技創新項目等特殊事項的,也明確要予以適度支持。

此外,為引導企業深化三項制度改革,這次還明確了企業同口徑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的政策,鼓勵企業提高用人效率。

工資總額分類管理

問:對不同功能定位的央企將採取哪些差異化監管措施?

答:此次改革的重要創新之一,就是按功能定位對工資總額實行分類管理,契合當前分類推進國企改革發展的總體方向。

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實行備案制管理,由企業董事會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自主決定年度工資總額預算,國資委由事前核準轉變為事前引導、事中監測和事後監督;對其他類型企業工資總額預算繼續實行核準制管理。

但是,對開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或者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試點的央企,可以探索實行更加靈活高效的工資總額管理方式,實現與國企國資改革試點工作全面對接。

問:那麼在決定機制上也是差異化的嗎?

答:是的,不同功能定位企業可以實行差異化的決定機制。比如,企業可以根據功能定位,在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匹配的大原則下,選取差異化的經濟效益指標與工資增長挂鉤,尤其是對於主業處於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主要承擔重大專項任務的商業類企業和公益類企業,還可以探索結構化管理方式,在工資總額中自主確定一定比例的保障性工資總額,與企業所承擔特殊任務和公益性業務完成情況挂鉤,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

分級管理 激發活力

問:對央企的子企業怎麼管?

答:辦法明確提出,對央企工資總額實行分級管理。國資委負責管制度、管總量、管監督,中央企業負責管內部自主分配、管預算分解落實、管具體操作執行。國資委與中央企業權責清晰、各司其職。

問:也就是説企業內部收入分配是企業的責任嗎?

答:是的,央企對其子企業的工資總額以及內部收入分配事宜應承擔起主體責任。因此,辦法在宏觀層面完善國家、企業和職工三者工資分配關係的同時,強調企業作為內部分配的責任主體,應當持續深化內部三項制度改革,構建形成“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管理機制,切實承擔起搞好搞活企業內部分配的職責。

規範管理 加強監督

問:這次改革授權力度很大,在監管上有何考慮?

答:在加大授權放權的同時,辦法強調監督檢查,明確界定企業的違規責任。例如,如果實施備案制管理的企業嚴重違反有關收入分配的規定,會將其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方式調整為核準制,確保做到權責對等。辦法還明確將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情況納入各項監督檢查範圍,與審計、巡視等形成合力,切實保證監管到位。

問:下一步具體工作如何開展?

答:2019年辦法開始在央企全面施行。國資委將加快制定配套文件,包括工資決定機制的具體實施規程、備案制管理實施方案以及工資管理特殊事項清單等,以便企業執行。同時,還將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協同推進配套改革,特別是強化事中監測和事後監督,確保相關事權放得下、接得住。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淼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