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智慧化綠色農業實現提質增效

2019-03-29 07:50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春分麥起身,農事要緊跟”。眼下,北方冬麥區大部開始返青拔節,西南麥區進入抽穗揚花期。由南向北,綠色生産成為今年春耕主旋律。

共享農機“鬧”春耕

春耕生産是農機作業的主戰場,2200萬台各類農機正奏響春耕序曲。“放眼田疇,全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7%,農業機械化正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升級。”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有關負責人説。

——農機具共享,服務小農戶。今年“互聯網+農機作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紛紛涌現,各地創新探索農機互助、設備共享,提高農機使用效率。更可喜的是,機械化服務正在由傳統的耕種收,向植保、烘乾、秸稈處理全過程拓展,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養殖業生産全領域延伸。

——組織化運營,當好“田保姆”。當前,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超過210萬家。今年第一批30個縣將開展農民合作社整縣提升試點,一批專業服務公司和服務型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有望成長為機具共享的生産聯合體。

——改善農機作業條件,實現良種、良法、良機、良地“四配套”。去年我國新建高標準農田8200萬畝,持續推進糧油糖、果菜菌等15個重要作物良種聯合攻關,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

農機農藝深度融合,“良機”也恰逢其時。今年中央財政擬安排180億元補貼資金,突出綠色導向、需求導向,對保護性耕作、殘膜回收、秸稈處理等機械裝備,以及丘陵山區、特色産業急需的農機新産品,實現應補盡補。

一噴三防“綠”春耕

“小麥三月怕旱,四月怕寒”。農技專家提醒,春季氣溫波動較大,加強田間管理,是奪取夏糧豐收的關鍵。今年,中央財政安排8億元病蟲防治資金,突出麥稻主産區,重點支持黃淮海小麥主産區開展“一噴三防”,遏制病蟲暴發流行。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當前冬小麥冬油菜苗情基礎不錯,但也存在長勢不均衡、氣候不確定等問題。

加強分類指導,因苗施策。各大麥區通過有針對性的肥水調控措施,促進苗情轉化升級。南方油菜産區則緊抓時機,搞好清溝理墑,促進穩健生長。

狠抓病蟲防控,實現蟲口奪糧。隨著天氣回暖,病蟲害有加快擴散蔓延的可能。各糧食産區推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在安徽,加強監測,主抓小麥赤霉病防控;在湖北,“稻蝦共作”“稻魚共養”面積持續擴大,今年力爭綠色防控面積達到3000萬畝。

春耕備耕期間,也是化肥、種子等農資銷售旺季。去年,農業農村部門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25億元,有力保障了農業高質量發展。日前,新一輪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在各地陸續啟動,嚴格限制高殘留、高污染農資産品的重復登記。

三減三增“惠”春耕

布穀飛飛,舂鋤撲撲,一場場政策“甘霖”及時滋潤田間,普惠綠色生産。

“三減”——減少化肥農藥和除草劑,推廣節水農業,切實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去年一年綠色發展在田間地頭實現新突破。化肥農藥使用量雙雙實現負增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0%,全年高效節水灌溉面積超過2000萬畝。同時,主要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

開展農業節肥節藥行動,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陳友權介紹,今年將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擴大到175個縣,繼續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試點,鞏固化肥農藥“負增長”成效,讓更多綠意籠蓋四野。

“三增”——擴大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推廣旱作農業,增加大豆、油料和優質飼草料生産。優化種植結構,也讓土地喘口氣。近3年來,我國玉米去庫存超預期,“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玉米結構調整基本到位。

在此基礎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入細化。陳友權説,今年我國將深入推進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因地制宜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生産;實施大豆振興計劃,完善大豆生産者補貼政策,擴大東北、黃淮海地區大豆面積;擴大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規模。

看,綠色生産正在廣袤田疇鋪展,希望的田野大有可為!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吳嘯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