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一帶一路行穩致遠 工程科技大有作為

2019-05-06 07:45 來源: 人民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一帶一路”建設根植于絲綢之路的歷史土壤,穿越兩千年的文明熠熠生輝。共建“一帶一路”是古絲綢之路精神的延續,承載著各國人民的共同發展願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工程科技是推動人類進步的發動機,是産業革命、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有力杠桿。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同人類社會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正在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來,連點成線到面,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支持。上天、巡地、跨海,工程科技支撐了“一帶一路”沿線鐵路、公路、港口、機場等交通基礎設施的勘察、設計、建造和運營,解決了眾多複雜的技術難題,助推了各國經濟發展,為沿線國家共享發展成果,打造甘苦與共、命運相連的發展共同體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自主研發不同軌距鐵路自動變軌技術,全面支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同軌距鐵路間的互聯互通。從“天鯨號”到“天鯤號”,中國疏浚重器揚帆遠航,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道疏浚和圍海造陸建設提供了全面支撐。中國信息通信技術支撐了沿線12個國家的陸海纜及骨幹網建設,建成34條跨境陸纜和6條海纜。北斗系統已覆蓋了沿線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交通運輸、土地規劃、精細農業等社會民生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陸上複雜常規油氣田勘探開發技術、發電技術和超、特高壓輸變電技術等工程科技項目實現與沿線30多個國家的有效對接。俄羅斯原油經中國石油管道公司漠河首站順利進入中俄原油管道二線,這是中國石油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落地、鞏固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項目和典範成果,這一工程正成為中國管道建設史上的一張“創新名片”。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113個國家認可使用針灸。工程科技領域的特色技術、優勢技術得到沿線國家認可。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也正處在一個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一帶一路”建設跨越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不同文明,沿線各國處於不同的工業化階段,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資源稟賦各異。糧食不足、資源短缺、能源緊張、環境污染、疾病困擾等諸多全球性難題,也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各國相互聯絡,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中,推動工程科技創新、共享工程科技成果是破解共同挑戰、推動共同發展、促進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中國工程院作為中國工程科學技術界的最高榮譽性、諮詢性學術機構,同“一帶一路”沿線32個國家開展合作,構建起了“一帶一路”國際工程科技合作基本框架。目前已有近100位工程院院士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研究中,為發揮工程科技支撐作用貢獻了智慧與力量。中國工程院將攜手中國工程科技界,充分發揮國家高端智庫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用,發揮跨領域的學科優勢和院士群體智力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與相關國家合作開展重大工程科技攻關,促進工程科技人才培養,加強工程科技人文交流,推進工程技術標準互認和接軌。

我們要乘勢而上、順勢而為,讓工程科技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大有作為、大顯身手,發揮更大更強的支撐作用,不僅讓天相連、地相接、海相融,更讓心相通,助推“一帶一路”成為創新之路,讓“一帶一路”成果惠及沿線各國,讓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引領未來!

——支撐交通聯通。繼續發揮我國在鐵路、公路、海路、空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優勢,共同推進國際骨幹通道建設,促進沿線國家規劃對接和標準對接,著力推動陸海空綜合交通的互聯互通。突破“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中應對複雜環境和地質條件的綠色建造、“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海洋災害防治與生態環境保護等技術瓶頸,支撐“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向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方向發展。

——保障能源安全。繼續發揮我國在常規油氣、煤電、水電、新能源開發以及遠距離大規模輸電方面的技術優勢,加強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跨國能源通道建設,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源電網投資和建設合作。加強海洋工程、高端電力裝備、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利用等技術研發,促進和改善“一帶一路”沿線整體和各自國家的能源安全。

——保障糧食安全。針對各國資源稟賦,促進研發與當地環境氣候相適應的作物新品種,推動作物新品種培育與綠色增産增效技術、畜禽健康養殖技術、農機技術、加工及可持續發展技術等推廣應用,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改善區域與各自國家的糧食安全。

——促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繼續發揮我國在信息基礎設施和設備製造方面優勢,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提升網絡質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互聯網在沿線國家的可用性和可負擔性。促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應用和智慧城市建設,助推沿線不發達國家發展和建設5G及下一代互聯網,縮小數字鴻溝。建設設施齊全、服務高效的“一帶一路”空間信息走廊,提高陸海空天網絡信息服務能力,推進北斗系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連續穩定、精確可靠、無縫覆蓋的時空服務。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生態環境監測、環境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等領域的先進技術與設備的示範應用和推廣,推動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示範工程,加快建設“一帶一路”智慧環境網絡和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提高沿線國家生態環境治理效率和水平,全面支撐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共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改善醫療服務。中醫藥兼具人文與醫學科學的多重屬性,促進中醫藥知識、資源、技術等要素的國際流動,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的方法和技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應用和傳播。推進中醫藥國際標準體系構建,進一步增進中醫藥的國際認同,以中醫藥文化為載體,促進與沿線國家的民心相通。促進共同防治重大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有關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和應急醫療救助,提高共同應對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絲路精神穿越千年,秉承著開放與合作,凝聚著發展和共識,承載著各國人民共同的願望,我們願同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努力,一起奏響氣勢恢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交響曲!(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 李曉紅)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雷麗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