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放寬落戶不等於放鬆房地産調控

2019-05-07 07:29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放寬落戶不等於放鬆房地産調控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回應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熱點問題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簡稱《意見》)發佈。《意見》有哪些看點?怎樣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如何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5月6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佈會,圍繞相關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到2022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陳亞軍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門檻不斷降低、通道逐步拓寬,已有9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2018年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分別提高到43.37%、59.58%。城市人才入鄉機制也在逐步建立,城鄉人才雙向流動的渠道開始打通,激發了鄉村發展活力。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制度短板。”陳亞軍説,城鄉要素流動仍然存在障礙,城鄉公共資源配置仍不合理,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尚不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有待完善。

在陳亞軍看來,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一項長期歷史任務,需要整體謀劃。在改革過程中,要把握好5條原則:一是堅持遵循規律、把握方向;二是堅持整體謀劃、重點突破;三是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四是堅持守住底線、防範風險;五是堅持農民主體、共享發展。

陳亞軍表示,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要分“三步走”:到2022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消除;到2035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城鎮化進入成熟期,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到本世紀中葉,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製成熟定型,城鄉全面融合,鄉村全面振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陳亞軍認為,城鄉融合發展是拓展發展空間的一個強勁動力,我國最大的發展潛力和後勁在鄉村,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促進鄉村資源要素與全國大市場相對接,能夠釋放出可觀的改革紅利。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

放開放寬落戶限制不是“搶人大戰”

《意見》指出,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加快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增強中小城市人口承載力和吸引力。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也是核心任務。”陳亞軍説,解決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對促進城鄉勞動力自由流動、提高全社會勞動生産力、增加農民工群體收入和擴大國內消費市場等具有重要意義。

陳亞軍介紹,解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的途徑很明確:一是落戶,要促進有條件、有能力在城市穩定就業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讓他們可以完全享有城市的公共服務,這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聯動;二是要通過居住證制度全覆蓋,實現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放開放寬落戶限制不能片面理解為‘搶人大戰’,不能搞選擇性改革。”陳亞軍説,解決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問題首先是堅持存量優先、帶動增量的原則。已經在城市長期就業、居住的這部分農業轉移人口,特別是舉家遷徙的,還有新生代農民工,以及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這些重點人群是落戶的重點。

陳亞軍表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要更多地通過優化積分落戶的政策來調控人口,既要留下願意來城市發展、能為城市作出貢獻的人口,又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蔓延。同時,個別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還是要嚴格把握好人口總量控制這條線,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引導人口合理流動和分佈。

陳亞軍指出,放寬落戶不等於放鬆對房地産的調控。不管戶籍制度怎麼改,“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是必須堅持、不能動搖的。城市既要滿足剛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同時又要堅決避免投機者借機“鑽空子”,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防止房價大起大落。

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

針對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等問題,《意見》提出,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健全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並軌。

在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副司長周南看來,城鄉之間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現就在於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實現共享發展,必須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增加公共服務在鄉村的供給,同時要增強公共服務在城市、縣城、小城鎮和鄉村之間的同步性,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周南表示,要建立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條件,提高慢性病、職業病、地方病和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健全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提高服務的覆蓋面和適用性;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在推動城鄉産業協同發展方面,周南認為,要用城市的科技,特別是與農業相關的科技來改造鄉村的傳統農業,用城市的工業來延長農業的産業鏈條,用城市的互聯網産業等服務業豐富農村的産業業態。

周南説,要構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體系,依託“互聯網+”和“雙創”推動農業生産經營模式轉變,健全鄉村旅遊、休閒農業、民宿經濟、農耕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業態培育機制,探索農産品個性化定制服務、會展農業和農業眾籌等新模式,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支持政策,實現城鄉生産與消費多層次對接。

今後,如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城鄉融合發展處處長劉春雨表示,一是完善促進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環境,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在城市落戶,優化就業環境,擴大就業崗位,提高勞動者素質;二是健全農民經營性收入增長機制,完善財稅、信貸、保險、用地等政策,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三是建立農民財産性收入增長機制,以市場化改革為導向,深化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推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四是強化農民轉移性收入保障機制。(記者 劉坤)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范梓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