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夯實鄉村振興的産業基礎

2019-07-02 08:36 來源: 農業農村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夯實鄉村振興的産業基礎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解讀國務院《關於促進鄉村産業振興的指導意見》並答記者問

7月1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國務院近日印發的《關於促進鄉村産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鄉村産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余欣榮指出,《意見》明確了促進鄉村産業振興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政策措施及組織保障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明確了鄉村産業“抓什麼”“怎麼抓”等問題,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鄉村産業發展綱領性文件。《意見》的出臺,有利於統一思想認識、匯聚強大力量,共同促進鄉村産業振興,奠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

鄉村産業是姓農、立農、興農産業此次《意見》政策含金量高

“産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余欣榮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産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糧食産能連續7年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農産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14.9萬億元,鄉村休閒旅遊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農村網絡銷售額1.3萬億元,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780萬。一批彰顯地區特色、體現鄉村價值、鄉土氣息濃厚的鄉村産業,正在農村廣闊天地中不斷成長壯大,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力支撐。

余欣榮指出,鄉村産業發展也存在産業門類不寬、産業鏈條不長、要素活力不強和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亟需加強引導和扶持。國務院印發的《意見》正是在以往政策的基礎上進行了集成、延伸、拓展、細化和實化,主要有三個特點。

首先,鄉村産業定位更加準確。鄉村産業概唸有了明確的界定,是姓農、立農、興農的産業。主要包括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産業、農産品加工流通業、休閒旅遊業、鄉村服務業等,具有産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供應鏈健全以及農業功能充分發掘、鄉村價值深度開發、鄉村就業結構優化、農民增收渠道拓寬等一系列特徵。

其次,鄉村産業振興的路徑更加清晰。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以科學佈局優化鄉村産業發展空間結構。強化縣域統籌,推進鎮域産業聚集,構建縣鄉聯動、以鎮帶村、鎮村一體的格局。二是以産業融合增強鄉村産業發展聚合力。發掘新功能新價值,發展連接城鄉、打通工農、聯農帶農的多類型多業態産業,讓小農戶分享産業鏈增值收益。三是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增強鄉村産業持續增長力。發展鄉村綠色産業,健全綠色標準體系,培育提升品牌,強化資源保護利用。四是以創新創業增強鄉村産業發展新動能。改變過去鄉村産業主要依靠人力、地力等傳統要素發展的局面,更多依靠科技創新支撐,培育創新創業主體,拓寬創新創業領域。

第三,促進鄉村産業振興要求更加具體。《意見》強調,各地要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工作要求,把鄉村産業振興作為重要任務,擺上突出位置。要建立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推進機制。

余欣榮認為,此次《意見》的出臺,政策含金量很高,要在“錢、地、人”三方面打出“組合拳”。

在“錢”的方面,既要健全財政投入機制,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的比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實際需要,按照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産業發展基金;又要創新鄉村金融服務,引導縣域金融機構將吸收的存款主要用於當地,重點支持鄉村産業。

在“地”的方面,要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加大對鄉村産業發展用地的傾斜支持力度。開展縣域鄉村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建設用地,重點用於鄉村新産業新業態和返鄉創新創業。探索針對鄉村産業的省市縣聯動“點供”用地,支持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及融合發展。

在“人”的方面,健全人才保障機制,引導各類人才到鄉村興辦産業,加大農民的技能培訓力度,支持職業院校擴大農村定向招生。深化農業系列職稱制度改革,支持科技人員以科技成果入股農業企業,實現股權分紅等激勵措施。

鄉村産業要融合更要綠色要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

“力爭用5—10年時間,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增加值佔縣域生産總值的比重實現較大幅度提高”是《意見》提出的鄉村産業振興目標之一。余欣榮指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創新性指標,提出這個指標,主要基於三點考慮。

一是適應産業發展新趨勢。當前,農業與現代産業要素跨界配置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農業與農産品加工、流通和服務業等滲透交叉,形成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産業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動、資源集約配置。

二是突出農業農村地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結構的升級,傳統種養業增加值佔地方生産總值的比重越來越小。而加工流通、休閒旅遊、電子商務、健康養生等新産業新業態,增加值比重則越來越大。因此,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增加值指標,更能反映我國農村現代經濟發展內在規律,顯示出農業農村地位的重要,以及産業融合發展的取向。

三是完善農業統計制度。農業農村部正在研究提出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增加值的指標體系和測算辦法,並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納入考核的重要內容。

綠色發展也是《意見》制定過程中始終堅持和把握的重要原則。余欣榮強調,這是吸取了上世紀80年代發展鄉鎮企業時“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教訓。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要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可持續的路子,讓鄉村産業成為撬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金杠桿”。

一要以綠色標準體系引領鄉村産業綠色發展。在梳理現有標準基礎上,按照綠色發展的要求,制定和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建立統一的綠色農産品市場準入標準。同時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拓展國際市場。

二要以標準化生産推進鄉村産業綠色發展。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建設標準化生産基地,特別是在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整縣推進全程標準化生産,打造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加強化肥、農藥、獸藥及飼料質量安全管理。

三要強化資源保護利用,促進鄉村産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産業。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産能、列入國家禁止類産業目錄的、污染環境的項目,不得進入鄉村。推進種養循環一體化,支持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推進加工副産物綜合利用。

而在回答記者提出的一些地方出現的“空心村”的問題時,曾衍德則分析指出,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還是鄉村沒有産業。“解決好‘空心村’問題,根本還是要發展鄉村産業。”

第一,要把産業更多留在鄉村。尤其是要把更多的二三産業留在鄉村,突出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産業、農産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閒旅遊業、鄉村新型服務業和鄉村信息産業。

第二,要把就業崗位更多留給農民。《意見》提出,要充分挖掘鄉村功能價值,引導加工流通企業重心下沉,向有條件的中心鎮和物流節點集中。

第三,要把産業鏈增值收益儘量留給農民。發展鄉村産業目的是要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要推動鄉村生活富裕。一些鄉村産業與農民聯絡不緊,增值收益留給農民的不多,這些狀況也需要改變。《意見》提出,要建立聯農帶農機制,通過融合發展等多種方式,讓農民不但有活兒幹,更要有錢賺,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讓農民的笑臉多起來。

要創新金融服務鼓勵引導工商資本下鄉

發展鄉村産業,離不開資金支持,而金融服務正是制約鄉村産業發展的短板之一。如何創新金融服務?《意見》也專門作了一系列規定。

余欣榮介紹,一是改革農村金融體制。為進一步有效引導金融機構支持鄉村産業發展,提出縣域金融機構要將吸收的存款收入用於當地,優先、重點支持鄉村産業發展等。二是創新鄉村金融服務。包括在抵質押、信息化服務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符合農村特點的支持措施,包括信息體系建設、支持産業大戶和龍頭企業等相應的一些政策。三是健全財政投入機制。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鄉村産業發展基金,重點用於鄉村産業技術創新。

工商資本也是鄉村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曾衍德認為,目前工商資本每年投入鄉村産業的投資都在萬億元以上,對這股巨大的力量,還要繼續加強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更多的資本投入鄉村,做到“三多”。

一是多辦一些農民“辦不了、辦不好”的産業。工商資本進入鄉村,要堅持立足農業、服務農民,投資興辦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産業,要帶著農民幹、做給農民看、幫著農民賺。只有這樣,工商資本在鄉村才能立住腳,也才能持續發展,才能贏得農民的歡迎和社會的支持。

二是多辦一些産業鏈條長的産業。工商資本的資金實力強、市場信息廣、經營理念新,要引導工商資本發展適合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種養業,特別是要發展一二三産業融合的新産業,通過打造全産業鏈,形成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的領軍企業。

三是多辦一些帶動貧困戶的産業。工商資本投資鄉村産業,賺錢是應該的。同時,到貧困地區帶動農戶脫貧致富,也是應該的。《意見》提出要引導工商資本到貧困地區或者其他欠發達地區投資興業,吸納農民就業、開展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等,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讓更多的貧困戶富裕起來。當然,工商資本進入鄉村,也要依法依規開發利用農業農村資源,不得違規佔用農地或耕地從事非農産業,也不得侵害農民財産權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劉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