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國務院出拳整治藥品短缺 若壟斷
操控價格將遭鉅額罰款

2019-08-17 09:16 來源: 第一財經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在新的政策推動下,“短缺藥品”一藥難求現象有望得到緩解。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加強常用藥供應保障和穩定價格的措施,確保群眾用藥需求和減輕負擔。

藥品短缺是一個全球性難題,國內一些少數臨床必需的藥品供給質量和效率不高,供應保障政策不夠細化、相關環節銜接不夠順暢,部分藥品臨床供應緊張甚至短缺的情況時有發生,影響了患者用藥、危及群眾健康。

“其實短缺藥很大的原因是價格低、用量少,企業沒有積極性生産。此外,再加上原料藥廠家少,貨源被壟斷,漲價,帶來了企業生産的壓力,就加重短缺藥的短缺。”一位醫藥專家表示。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針對部分常用藥出現短缺、價格不合理上漲的問題,要完善藥品採購政策。對短缺藥清單中的品種允許企業自主合理定價、直接挂網招標採購。對替代性差、供應不穩定的短缺藥、小品種藥,採取集中採購、加強集中生産基地建設等方式保供。同時強化藥品價格監管和執法,對不合理漲價依法依規督促糾正,必要時採取公開曝光、中止挂網等措施。完善法律法規,對壟斷、操控價格等行為,依法實施鉅額罰款、市場禁入直至刑事處罰。

當前藥品短缺成因複雜,主要是有四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生産性因素。有些原料供應具有季節性特點,如魚精蛋白;有些臨床用量小且不穩定,企業不願生産,如地高辛口服溶液;有些藥品原料或製劑生産企業只有1-2家,一旦有問題就會出現暫時性短缺,如青黴胺。二是政策性因素。短缺藥品大都是低價藥和婦兒專科、急(搶)救藥,目前對於這些藥品生産的扶持配套政策還不是很完善,企業生産積極性不高。三是機制性因素。公立醫院改革還在推進過程中,一些醫療機構採購使用低價藥品的動力不足。四是投機壟斷性因素。個別藥商控制原料,囤貨不賣,哄抬價格,造成市場供應緊張。

“無論如何,藥品出現短缺大都是因為市場機制失靈,缺乏市場彈性,單純依靠市場無法解決問題,需要政府這只手更好發揮作用,介入干預,保障藥品尤其是臨床必需‘救命藥’的供應。”上述專家表示。

對於短缺藥品的供應保障問題,政府已經納入日程表。

在2017年,國家衛健委、工信部、財政部、發改委、食藥監總局等九部委聯合發佈了《關於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從多方面對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給予必要支持。發展改革(價格)等部門要深化藥品價格改革,強化價格行為監管,健全價格監測預警體系,結合現有資金渠道對相關監測預警信息系統和供應業務協同應用平臺建設給予統籌支持。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積極引導短缺藥品生産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生産供給能力。醫保管理部門要完善醫保用藥管理措施,按規定做好短缺藥品支付保障。商務部門要鼓勵藥品流通企業發展現代藥品流通方式,優化物流配送網絡,提升短缺藥品可及性。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曾益新曾表示,此文件主要通過兩個方面制度來保障,首先是通過監測發現苗頭問題,每個省份佈局不少於15個監測哨點的基礎上,聯通藥品研發註冊、生産流通、採購使用等重點環節,形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監測網絡體系和預警機制。其次是強調建立長效機制,注重會商聯動,九部委組成國家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會商聯動機制,突出跨領域、多部門的政策統籌、協作配合、有效聯動,完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馬曉華)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黃頔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