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金融委六天內兩度發聲,重點關注了三類主體

2019-09-06 15:00 來源: “國是直通車”微信公號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六天之內第二次!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再度發聲。

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9月5日召開全國金融形勢通報和工作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

8月31日,金融委剛剛召開了第七次會議,研究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等問題。

密集發聲的金融委,這次又釋放了什麼信息,提出了哪些要求?

定調當前形勢

作為國務院統籌協調金融穩定和改革發展重大問題的議事協調機構,金融委如何看待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備受關注,往往被看作定調之音。

此前召開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就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總體穩定,金融體系運行平穩健康,各類風險總體可控。

本次電視電話會則進一步展開,從兩方面研判當前經濟金融發展現狀。

一方面,不否認複雜形勢下有壓力:

——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面臨新形勢,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要增強憂患意識,善於化危為機,認真辦好自己的事,促進經濟金融穩健運行。

另一方面,更強調面對未來有底氣:

——中國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居民儲蓄率高,微觀基礎充滿活力,重要金融機構運行穩健,宏觀政策工具充足,監管體制機制健全,防範化解風險經驗豐富,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

從中可以看出,“正視問題、堅定信心”,已成為當前中國做好經濟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則。

解渴實體經濟

除通報全國金融形勢以外,本次會議的另一主題是工作經驗交流。針對金融工作的三個參與方——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門,會議分別作出要求。

對於金融機構,會議要求,要強化主體責任,一手抓服務實體經濟,一手抓風險化解,克服順週期思維,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信貸投放力度,對産品有市場、有效益、管理好但資金緊張的企業積極予以信貸支持,與實體經濟同舟共濟。

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為實體經濟“解渴”依然是金融工作的重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當前一些金融機構可能擔心經濟下行導致風險事件上升,因此出現“慎貸”“惜貸”甚至“抽貸”行為,這既不利於宏觀經濟平穩運行,也不利於銀行自身風險防範。因此會議強調金融機構要克服順週期思維,在逆週期調控政策下採取逆週期經營思路。

但溫彬同時指出,這種逆週期經營思路並非無原則、無條件,所以金融委也提到,金融機構應主要針對有市場、有前景的企業加大信貸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委在強調金融要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同時,也為各機構送出兩點“溫馨提示”:

——提高風險防範意識;

——完善公司治理,加強內部管理,強化激勵約束機制,鼓勵擔當、創新和風控,對真正支持實體經濟的要加大獎勵力度。

在要求金融機構重心向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傾斜的同時,做好相應配套政策措施也已成為官方關注焦點。

幾天前舉行的金融委第七次會議強調,鼓勵銀行利用更多創新型工具多渠道補充資本,真正落細落實盡職免責條款,有效調動金融機構業務人員積極性,大力支持小微企業,全面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最新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亦提及,引導金融機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資金更多用於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

防範風險隱患

在地方政府層面,金融委關注的焦點則是防風險。

當前地方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一些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風險隱患仍然較多。例如非法集資、亂辦金融是當前金融領域的突出亂象之一,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地方金融風險也在逐漸顯現。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此前曾表示,長期以來,基於規模、成本、有限監管資源使用效率等的限制,金融監管資源向大型、公眾類和系統性金融機構傾斜,與多層次金融供給和地方金融風險防控的要求不完全匹配。

孫國峰提醒,如果不能充分調動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利用地方金融監管資源,就會導致地方金融監管能力相對不足,削弱地方金融監管。

針對上述現象,此次會議對地方政府提出三點要求:

——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和維穩第一責任,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意識,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有效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防止發生群體性事件;

——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建立風險管控長效機制。

在下一步金融工作中,地方政府如何貫徹上述三項任務,如何進一步壓實風險監管責任,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完善金融管理

對於金融管理部門,此次會議要求則更加全面。總體來看,金融委希望金融管理從多個角度出發實現進一步完善。

其一,與各方面宏觀政策打好配合:

——強化監管責任,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強金融與財政政策配合,支持願意幹事創業、有較好發展潛力的地區和領域加快發展;

——支持銀行更多利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金,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製造業、民營企業中長期融資。

市場注意到,一段時間以來官方屢次強調“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去年底,央行提出通過信貸、債券和股權融資支持工具“三支箭”促進民企融資。今年8月,央行又宣佈將貸款利率瞄準的“錨”從貸款基準利率改為LPR利率,通過MLF加點方式,將貨幣市場利率和貸款利率打通,提高利率傳導效率。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預計,未來可能有更多利率市場化改革政策推出。同時,今年以來官方對貨幣政策的定調一直是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較強政策定力,預計未來還是以結構性寬鬆為主,盡可能將資金引向實體經濟。

其二,守住防範風險底線:

——穩妥化解局部性、結構性存量風險;

——加快補齊監管制度短板,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對於監管補短板,金融委第七次會議亦作出表態稱,要大力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健全資本市場法治體系,加快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強化法律責任追究,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嚴厲查處近來出現的各種欺詐違法案件,為滿足人民群眾財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訴求營造良好的市場生態。

有關部門已經行動起來。據媒體報道,證監會有關負責人日前召開會議,研討細化資本市場改革總體方案。其中提到,爭取今年內通過證券法修訂,探討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推動修訂刑法,大幅提高欺詐發行、上市公司虛假披露信息等行為的違法成本,堅決打擊説假話、做假賬的違法違規行為。

其三,以改革開放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深化金融改革開放,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落實好各項開放舉措,以開放促進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

從出臺擴大金融開放“十一條”,到推動貸款利率並軌,近期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動作頻頻。市場人士認為,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背景下,官方此舉旨在向開放要紅利,提升關鍵領域容錯能力。同時也進一步確認了改革仍是政策重心,未來有望繼續釋放金融體系紅利。(王恩博)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石璐言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