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讓科技創新回歸本位,讓科技人員專心科研

2019-12-21 21:35 來源: 鳳凰網•政能亮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政府部門要尊重科研規律,營造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的良好環境,把科學家從繁瑣的科研評比中解放出來。”在12月1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如是説。

依照中央部署,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科技獎勵制度,更大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當天會議通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修訂草案)》,將近年來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和實踐中的有效做法上升為法規。

“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並且他是一個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於神話故事一般。”居裏夫人的一席話,道出科學與技術蘊含的至善至美。

不過,不少繁文縟節一度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無窮無盡的報表和審批,也消磨了他們追求科學與美的精力。讓科技創新回歸本位,讓科技人員專心科研,刻不容緩。

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精簡各類科技評獎,注重質量、好中選優,減輕參評負擔,真正為科學家鬆綁,營造有利於踏踏實實搞研究的科研生態;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要與國家重大戰略和發展需要緊密結合,注重創新性、效益性。

科學技術的基本使命,是通過不斷發現事物的運動規律(認識世界),創造越來越先進的社會生産工具,從而提高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水平,促進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改造世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説,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科技獎勵的目的,是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技術活動中,志存高遠,潛心鑽研,勇攀高峰,不斷創新,以越來越好的科技成果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當天會議決定,將過去主要由單位推薦改為專家、學者、相關部門和機構等均可提名,打破部門壟斷,並強化提名責任。

推薦制改為提名制,是重要變革,也呼應了科技界對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重要關切:行政推薦容易導致公信力缺失。而提名制更符合科學規律,便於疏浚申報渠道,更多地發揮科學共同體以及專家的作用,減少行政手段對科技獎勵的干預。

諾貝爾獎就採用提名制。“宅男”諾貝爾,生前曾因發明炸藥而被稱作“販賣死亡的商人”。心靈被深深刺痛的諾貝爾,找到讓自己人格走向“善美”的路徑——他立遺囑,將財富拿出大部分,創設日後享譽全球的諾貝爾獎。

過去,在科技界存在著這樣的狀況:學術態度嚴謹的人不喜歡“炫耀”自己,因而主動放棄申報獎項;少數追名逐利的人則弄虛作假、拼湊材料、隨意誇大,甚至據別人的成果為己有。這樣,往往造成“老實人吃虧”的社會後果。

12月18日的會議強調:強化誠信要求,加大違紀懲戒力度。在科技活動中違反倫理道德或有科研不端行為的個人和組織,不得被提名或授獎。

此舉將確保具有“老黃牛精神”的科研工作者感受到公平公義。

揆古察今,世界科技的演進史表明,徹底改變世界的,往往不是技術發明家,而是那些善於利用技術發明的人。

19世紀初,英國採礦技師理查德·特萊維茨克發明人類史上第一台在鐵軌上行駛的蒸汽機車,但他未能成功將其改進。同時代的喬治·史蒂芬森 (George Stephenson),既沒有發明蒸汽機車,也沒有發明鐵軌,但他善於“嫁接”技術——改進飽受詬病的蒸汽機車,並將之跟鐵軌完美結合起來。1830年,世界首條客貨兩用的鐵路幹線——曼徹斯特—利物浦鐵路,建成通車。該條鐵路的總工程師史蒂芬森,就這樣定義了鐵路:既包括軌道,也包括車輛。

進而言之,有志於創業的科研工作者,也可投身到市場環境中。發明家愛迪生就是“跨界”代表。他獨有的特質,是創意開發、改裝乃至“商業變現”的能力。他于1882年開始運轉的發電廠,雖不是世界上第一個發電廠,但卻是全球首個具有可行商業模式的發電廠。

當今世界,面對人工智慧等複雜的科學技術,過去幾百年流行的“分而治之”和“純粹形式化”等科學方法論,正在失去效力。而中華文明的“整體觀(科學觀)”和“辨證論(方法論)”則成為複雜科學的引領思想。具有中華文明素養的中國科技工作者,有望在世界科技競賽中扮演領跑角色。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修訂草案)》,將會激勵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惟有以“茍日新日日新”的精神來踐行創新,而非亦步亦趨的模倣,中國的科學技術才能基業長青。有道是,“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鐘義信 郭前進)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宋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