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就《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答記者問

2020-11-03 09:56 來源: 教育部網站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紮實做好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 助力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負責人就《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答記者問

近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簡稱學位中心)公佈了《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學位中心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工作方案》出臺的背景。

答: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評價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簡稱《總體方案》),這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性改革的文件,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歷史意義。

《總體方案》對學科評估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改進學科評估,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淡化論文收錄數、引用率、獎項數等數量指標,突出學科特色、質量和貢獻,糾正片面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做法,教師成果嚴格按署名單位認定、不隨人走。自2002年開始,學位中心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對全國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進行的整體水平評估,簡稱學科評估。經過近20年的探索實踐,已形成相對成熟的學科評價體系。學科評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我國高等教育實際,著力反映我國高校學科建設總體水平和階段性進展。學科評估遵循教育規律,依託廣大高校、專家學者、專業組織共同研究制定指標體系,凝聚最大共識,以評促建、以評促升,推動我國學科建設整體水平和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學位中心就《工作方案》研製深入調研論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到一線開展面上調研,召開20余次調研會,當面聽取了100余所高校和部分省市教育廳400余位專家意見建議。二是召開哲學社會科學評價座談會,有針對性開展調研,專題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改革。三是徵求有關部委、相關司局意見,多次溝通反饋。四是委託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評估委員會分專題組開展研究,深入論證。五是緊緊依靠學科領域專家,對每個一級學科指標體系書面徵求高校和部分學科評議組專家意見,形成最大程度共識。學位中心對各方意見逐條研究、反復推敲,最終形成《工作方案》。

2. 問:請簡要介紹一下本輪學科評估的總體改革思路。

答:在深入總結前四輪學科評估經驗基礎上,第五輪學科評估立足新時代,堅持繼承創新、與時俱進,按照“改革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要求,在以下十個方面改革完善: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破除“五唯”頑瘴痼疾;進一步強化師德與師能相統一;進一步突出質量、貢獻和特色;進一步強化分類評價;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評估信息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專家評議質量和評價科學性;進一步完善結果發佈方式;進一步強化評估診斷功能。

在評估指標體系設計上,堅持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以“質量、成效、特色、貢獻”為價值導向,以“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為基本方法,以破除“五唯”頑疾為突破口,在保持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基本定位和評估體系框架基本穩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堅決破除“五唯”頑疾,改革教師隊伍評價,突出質量、貢獻和特色。

3. 問:學科評估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答:學科評估以“聚焦立德樹人”為《工作方案》首要原則,指標體系以“立德樹人成效”為根本標準,貫穿于評價全方位、全過程,集中體現在“人才培養質量”一級指標中。在“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培養過程質量”“在校生質量”“畢業生質量”四個維度上,強化“五性”評價。

一是方向性。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人才培養首位,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貫穿于評價在校生和畢業生始終。二是系統性。將人才培養過程與培養成效相結合、在學質量與畢業質量相結合、總體情況與代表性成果相結合,系統評價育人效果和人才培養質量。三是過程性。加強人才培養過程評價,重點考察教材體系、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及國際交流學習等方面情況,突出科學研究等對人才培養的支撐作用。四是成長性。考察學生在學期間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方面的成長度,以及科研訓練對學生學術道德和科研能力的提升度。五是多元性。探索多元評價方法,在同行專家評價基礎上,對學生和用人單位開展大規模問卷調查,推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的“供給側”與“需求側”有機結合。

4. 問:學科評估在“破五唯”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答:堅持以立促破,破立結合。評價教師不唯學歷和職稱,不設置人才“帽子”指標,避免以學術頭銜評價學術水平的片面做法。評價科研水平不唯論文和獎項,設置“代表性學術著作”“專利轉化”“新藥研發”等指標,進行多維度科研成效評價。評價學術論文聚焦標誌性學術成果,採用“計量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中國期刊與國外期刊相結合”的“代表作評價”方法,不“以刊評文”,淡化論文收錄數和引用率,不將SCI、ESI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突出標誌性學術成果的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著力扭轉“SCI至上”局面。堅持代表性成果專家評價與高水平成果定量評價相結合,充分運用基於定量數據和證據的“融合評價”方法。

5. 問:學科評估如何有效抑制人才無序流動?

答:學科評估鼓勵人才合理有序流動,在抑制人才無序流動方面採取了如下“組合拳”。一是評價教師隊伍繼續沿用“隊伍結構質量和代表性骨幹教師相結合”的評價方法,按學科方向列舉代表性骨幹教師,不設置填寫人才“帽子”稱號欄目,不統計人才“帽子”數量,扭轉過度看重“帽子”的不良傾向。二是教師成果嚴格按産權單位認定、不隨人走,對於引進人才在原單位取得的成果,不在新單位統計使用。三是強化教師以教書育人為首要職責的評價導向,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和指導研究生情況作為重要觀測點,引導教師潛心教學、全心育人,避免産生通過大規模聘用“專職科研人員”專攻科研指標、忽視人才培養的不良傾向。四是關注骨幹教師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授課情況,供專家評價參考。

6. 問:學科評估在“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方面有何舉措?

答:加快構建科學權威、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凸顯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本輪評估改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更加強調政治方向。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要突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把住學術評價中的政治關。二是更加彰顯中國特色。重點考察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在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等方面的特色和貢獻,凸顯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如:將“三報一刊”文章作為重要研究成果,規定代表性論文必須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國期刊論文,強調課程、教材評價更加突出思想性、時代性,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體現中國實際。三是更加體現學科特點。淡化實驗室、基地等條件資源類指標,強化對學術著作、藝術實踐成果等進行“代表作評價”,適度降低學術論文等指標權重,不設置專利轉化等指標。對於人文學科,強調其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等方面貢獻;對於社會科學,鼓勵其在中國實踐中形成中國方案,研究解決中國重大問題;對於藝術學科,突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特點,更注重考察其實踐性,強調科學研究與藝術實踐並重。四是更加突出服務社會。充分認可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在政策諮詢、智庫建設、公共服務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貢獻,加大社會服務“案例”權重,豐富“案例”內涵。五是更加強調同行評價。相對於自然科學學科,哲學社會科學學科成果難以通過量化指標全面呈現建設成效,更加依靠學術共同體,採取切實舉措,提高同行評價質量。同時,加強國際評價,首次在教育學、心理學、考古學、工商管理、音樂與舞蹈學、設計學等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設置學科“國際聲譽”指標,邀請境外專家開展學科聲譽調查。

7. 問:學科評估如何確保評估材料真實可靠?

答:確保評估材料真實可靠,是評估結果客觀公正的重要保證,也是高校普遍關心的問題。第五輪學科評估在以下六個方面綜合施策。一是優化評估參評規則。充分考慮“小規模學科”和“新設立學科”實際情況,優化完善“相近學科同時參評”規則,堅持成果“歸屬度”原則,既鼓勵學科生態優化和交叉融合,又確保跨學科成果合理使用。二是充分使用公共數據。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加強與有關部門協同和國內外第三方數據機構合作,建立學科大數據庫,提供給學校審核補充或與學校填報數據比對核驗。三是加大材料核查力度。通過材料形式審查、信息邏輯檢查、公共數據比對、證明材料核查、重復數據篩查、重點數據抽查、學科歸屬分析等七大措施,對評估材料進行全面核查和“清洗”。四是開展信息網上公示。在確保國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選取部分評估材料進行網上公示,接受有關單位和專家的異議。五是創新專家審核機制。應用“融合評價”方法,請專家對成果學科歸屬等情況進行審核,確保跨學科成果合理使用。六是建立違規懲戒機制。對於因數據填報失實而被刪除的數據,不得再進行補報或調整到其他學科;對於弄虛作假行為,視其情況在一定範圍內進行通報和處理。

8. 問:學科評估如何有效提高專家評價質量?

答:學科評估著力提高專家評價的公平性、公正性和科學性,努力提升專家評價質量。一是適度擴大專家數量。增加評審專家數量,每位專家僅評審部分指標,保證評價“精度”和“深度”,提高評價針對性和保密性。二是科學遴選評審專家。為不同評價指標分類制定遴選規則,分別選取評議專家,確保科學性;通過信息系統依據遴選規則隨機選取專家,確保公平性。三是研製專家評價指南。制定評價指南,明確專家評價原則和評價重點,統一評價標準。四是探索“融合評價”方法。在科學把握定量和定性結合度的基礎上,融合定量和定性評價優勢,充分發揮定量數據和客觀證據在專家評價中的輔助研判作用,提高專家定性評價可靠性。五是完善結果統計方法。對評價結果進行“去極值”“標準化”等統計學方法處理,剔除專家評價的“奇異值”,提高結果可信度。

9. 問: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如何切實減輕學校負擔?

答:為切實減輕學校負擔,減少對高校正常辦學干擾,本輪學科評估著力加強評估專業化建設,創新評價方法,完善評估流程。一是構建“公共數據與學校填報相結合”的數據獲取模式。充分利用學位中心“全國學科大數據服務平臺”的國內外公共數據資源,將有關數據提供學校審核確認,有效減輕學校收集匯總數據的負擔。二是提升評估信息平臺智慧化水平。提供智慧核查、智慧比對、智慧提示等功能,幫助學校高效填報與核驗數據。三是首次實施“全程無紙化”報送。所有材料均通過評估系統提交電子文件,不再報送任何紙質材料。四是評審工作全部通過網絡開展。不“進校”開展評估,減少對學校正常辦學的干擾。

10. 問:學科評估工作下一步有何安排?

答:學位中心將於近期向全國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發出《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邀請函》,正式啟動評估工作。符合參評條件的單位自願提出申請,提交有關信息,學位中心將嚴格按程序開展信息核查、信息公示、反饋復核、專家評價、問卷調查、結果統計、結果發佈等工作。評估結束後,將深入開展信息挖掘分析服務,幫助高校總結階段性進展,查找結構性短板,發現優勢與不足,發揮評估診斷作用,推動學科內涵式建設,切實做到以評促建、以評促升。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