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如何讓群眾“看得起病” 醫院“看得好病”——《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看點

2021-09-01 21:53 來源: 新華社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題:如何讓群眾“看得起病” 醫院“看得好病”——《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看點

新華社記者 彭韻佳、龔雯

醫療服務價格直接關係著老百姓的“錢袋子”,也與公立醫療機構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關。國家醫保局等八部門日前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探索形成可複製推廣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經驗。

老百姓就醫負擔會增加嗎?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怎麼改?對公立醫院將産生哪些影響?記者採訪業內人士與專家進行解讀。

改革不是“單邊漲價”

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過程中,“老百姓看病是否會漲價”備受關注。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不是單純的定價調價問題,不是用單邊漲價來代替改革。”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不是一輪兩輪的漲價降價,更不是“按下葫蘆浮起瓢”, 而是要在促進公平、增進福祉等方面發揮作用。

有人認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為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等改革“打補丁”,把後者擠掉的不合理價格通過醫療服務漲價找補回來。

對此,國家醫保局明確表態這是不準確的。集採降價降費減輕了老百姓負擔,為醫療服務價格贏得了改革窗口,但兩項改革不是靠降價、漲價進行醫藥費用平移、轉換和騰挪,不是簡單的“蹺蹺板”關係。

“保障不增加老百姓就醫負擔,需要總量調控機制化。”上海交通大學衛生政策與醫務管理研究所執行所長李元欣説,後期可以借助大數據監測、評估、預警,及時動態調整。

此外,國家醫保局明確指出,要完善配套措施確保群眾負擔總體穩定。事前做好調價可行性的評估,不能偏離控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提升社會效益的基本前提;事中分析調價影響,重點關注特殊困難群體;事後做好協同,將調價部分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改革不是價格“加減法”

近年來,各地穩妥有序地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療服務價格優化。但隨著醫改持續深入,醫療服務價格管理不能只圍繞項目數量和價格水平做“加減法”。

為充分發揮價格杠桿功能,試點方案明確將在“5+3+4”上精準發力,建立健全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

5項機制——更可持續的價格總量調控機制、規範有序的價格分類形成機制、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目標導向的價格項目管理機制、嚴密高效的價格監測考核機制。

3項支撐——優化管理權限配置;完善定調價程序,最大限度用規則代替自由裁量;加強管理能力建設。

4項配套改革——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改進醫療行業綜合監管、完善公立醫療機構政府投入機制、銜接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等。

以建立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為例,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試點方案提出“升級版”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明確動態調整的啟動、約束條件和觸發機制,不能想漲就漲、一漲再漲。

“在規範有序的價格分類形成機制方面,設立通用型和複雜型兩類醫療服務清單,將更好地理順比價關係。”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善聯説,試點方案中提及對資源消耗大、價格預期高的新增價格項目開展創新性、經濟性評價等,這些提法比較新,但是在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十分重要。

引導公立醫院“練好內功”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將進一步推動公立醫院轉向“質的提升”,並在多方面發揮功能:

——技術勞務價值的“度量衡”。通過取消藥品耗材加成等措施,循序漸進地優化醫療服務價格,推動技術勞務為主的醫療醫技學科發展。

——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的“信號燈”。價格的分類形成機制可以引導高等級醫院把發展重心放在難度高、風險大的項目上,避免虹吸效應,促進分級診療。

——公立醫院練好內功的“助力器”。公立醫院在規範診療行為、控製成本和費用等方面進行“刀刃向內”的改革,為醫療服務調價、擴大調價總量提供可能,為公立醫院吸收改革紅利增添機制保障。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是要加快公立醫院自我改革,通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進一步促進醫療資源優化。”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説,以往醫院靠外延性做檢查、開藥品等擴張性增加收入的模式將成為過去。

國家醫保局再次強調,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既需要醫療服務能力“上臺階”、醫療技術上水平,也需要把負擔控制在全社會能夠承受的範圍內,平衡好“醫院看得好病”和“群眾看得起病”的關係。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龐博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