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為郵輪經濟復蘇保駕護航

2024-05-23 20:16 來源: 光明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郵輪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産業鏈長、帶動性強。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對推動郵輪經濟的恢復和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郵輪産業在我國方興未艾,呈現出勃勃生機。2023年11月4日,首艘國産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正式命名交付,標誌著我國成為集齊造船業“三顆明珠”(航母、大型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大型郵輪)的國家。今年1月1日,“愛達·魔都號”成功開啟商業首航。

在5月22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介紹了將於6月1日起施行的《國際郵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靠港補給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有關情況。

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介紹,這部行政立法共16條,主要明確了開展補給活動的工作要求,藥品、醫療器械、免稅煙草製品等各類物資供船渠道和制度規範,通關便利化措施,以及各類經營主體的守法義務等。

王振江表示,《規定》的著力點主要在打通補給環節的堵點痛點上,也為今後制定出臺促進郵輪經濟全鏈條發展的法律制度積累經驗。《規定》堅持“事”與“時”統一,是探索建立立法快速響應機制、增強行政立法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的一次積極嘗試。

司法部立法二局負責人郭啟文介紹,《規定》建立健全適應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的制度規範,提升國際郵輪在我國港口靠港補給便利化水平。在暢通物資供應補給方面,《規定》要求推進國際郵輪靠港補給配套設施建設,創新管理模式,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對靠港補給物資實行分類管理,完善不同種類物資的通關、倉儲等管理措施,推動國際郵輪物資供應保障中心建設等。同時對補給保稅油、岸電、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免稅煙草製品、常用低危物資等作了規定。

國際郵輪在港口停靠時間短,靠港補給的通關時效要求較高。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負責人劉洋介紹,此次在郵輪靠港補給方面,前期已實現進出境船舶監管領域的無紙化作業,支持企業向海關提交電子數據就可以辦理郵輪進出境的申報以及物料添加等手續,便利郵輪進出境靠港補給作業。《規定》出臺後,海關主要從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幫助企業更好享受通關便利。對於以郵輪直供物資方式報關出口的供船物資,企業可以按照規定辦理出口退稅;國際郵輪靠港補給境外物資的,除國家另有規定的,不實行關稅配額、許可證管理,降低企業通關成本。海關將結合相關實際,進一步明確有關具體規定。

二是為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物資倉儲和配送提供便利。《規定》明確“國際郵輪靠港補給所需物資,可以按照海關有關規定集中存放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者保稅監管場所內”。海關將積極推動相關企業為物資的倉儲、分撥、轉運、配送、裝卸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

三是優化國際郵輪靠港補給物資供船的方式。《規定》明確“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國際郵輪靠港補給境外物資的,同一集裝箱可以在指定區域到港拆箱、換裝、分拆、集拼後離港”。海關將進一步明確和完善有關具體管理規定,讓企業享受到更加便利的通關管理。

郵輪旅遊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市場空間廣闊。國家發展改革委産業發展司負責人霍福鵬指出,當前郵輪旅遊市場活力正繼續逐步回升。去年9月國際郵輪復航後,全年中外旅客運輸量達10.7萬餘人次;今年僅一季度就已超19萬人次,呈現快速恢復和增長態勢。據預測,今明兩年我國郵輪旅遊市場將全面恢復,進入産業發展新階段。

霍福鵬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在郵輪運營管理、裝備製造、配套建設、旅遊消費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從郵輪旅遊市場供給和需求兩端協同發力,完善政策體系、優化制度環境,全産業鏈系統推進郵輪産業高質量發展。

特別是在旅遊消費方面,將鼓勵企業創新,豐富郵輪旅遊産品,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航線開發、旅遊服務中,增強對全球旅客的吸引力。圍繞銀發經濟等特色消費市場,為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提供更精準、更便利的旅遊服務,提升郵輪服務水平,進一步擴大旅遊市場。(記者 靳昊)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