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https://www.gov.cn/

靠港補給新規6月1日起施行——打通郵輪産業發展堵點難點

2024-05-23 20:17 來源: 經濟日報
字號:默認 超大 | 打印 |

《國際郵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靠港補給的規定》將從今年6月1日起施行。國務院新聞辦5月22日召開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有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産業發展司負責人霍福鵬介紹,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郵輪産業逐步恢復、持續向好。設計建造方面,國産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已成功運營30多個航次,第二艘大型郵輪4月進入下塢總裝階段,標誌著我國形成了大型郵輪自主建造能力。運營服務方面,華夏國際郵輪公司成立並落戶上海,有關企業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運營服務團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郵輪港口佈局逐步完善,由北向南、從大連到三亞規劃建設了13個郵輪始發港,接待國內外郵輪能力不斷增強。消費市場方面,郵輪旅遊迅速恢復,在內河、沿海及日韓等傳統航線基礎上,開發了東南亞等新航線。入境郵輪航線加快恢復,今年以來已有21艘國際郵輪在我國境內港口開展運營。

當前,郵輪旅遊市場正繼續逐步回升。據統計,去年9月國際郵輪復航後全年中外旅客運輸量達10.7萬餘人次,今年僅一季度就已超19萬人次,呈現快速恢復和增長態勢。3月,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高峰時還出現中外郵輪“四船同靠”的景象。據郵輪遊艇行業協會預測,今明兩年我國郵輪旅遊市場將全面恢復,進入産業發展新階段。

伴隨郵輪經濟快速發展,由於相關政策不夠明確,配套措施不夠完善,一度出現供船物資上船難等問題,暴露出我國在國際郵輪靠港補給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制度瓶頸和短板。司法部副部長王振江表示,這需要通過國家立法創新完善制度規範,建立長效機制,推動我國郵輪經濟在法治軌道上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

王振江説,《規定》總共16條,主要明確了適用範圍,開展補給活動的工作要求,藥品、醫療器械、免稅煙草製品等各類物資供船渠道和制度規範,通關便利化措施,以及各類經營主體的守法義務等。《規定》沒有貪多求全,而是將著力點主要放在打通靠港補給環節的堵點上,希望以點帶面,助力經濟發展。

海關總署口岸監管司負責人劉洋透露,為逐步解決國際郵輪靠港補給過程中的難題,海關正在建立健全供船物資分類管理措施,專門增設“郵輪直供物資”供船方式。對於供應國際郵輪商業運營所需的食品、銷售用品、酒店用品、演藝道具等,企業均可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以“郵輪直供物資”方式一站式辦理通關手續。另外,海關為國內商品尤其是國産貨物向國際郵輪供應提供便利。供應國際郵輪的我國境內物資,物資供應企業可以根據貨物性質,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出口或者作為進出境運輸工具物料供船。海關對於按照郵輪直供物資方式申報出口的符合條件的國內商品,可在口岸海關實施出口申報前監管,進一步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當前,郵輪旅遊市場加快恢復,我國郵輪産業發展迎來新的重要發展機遇。霍福鵬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在郵輪運營管理、裝備製造、配套建設、旅遊消費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從郵輪旅遊市場供給和需求兩端協同發力,完善政策體系、優化制度環境,全産業鏈系統推進郵輪産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沈慧)

【我要糾錯】 責任編輯: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