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印發生物産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3-01-06 12:44 來源: 國務院辦公廳
【字體: 打印本頁

國務院關於印發生物産業
發展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2〕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生物産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年12月29日

 

生物産業發展規劃

  生物産業是國家確定的一項戰略性新興産業,為推進我國生物産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編制本規劃。
  一、現狀和形勢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生物技術和産業呈現加快發展的態勢,主要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對發展生物産業作出部署,作為獲取未來科技經濟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領域。我國推動生物技術研發和産業發展已有30多年的歷史,“十一五”以來,國務院批准發佈了《促進生物産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産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大力推進生物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産業化,一批生物科技重大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治療性疫苗與抗體、細胞治療、轉基因作物育種、生物能源作物培育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人用高致病性流感疫苗、分子診斷試劑、超級水稻、聚乳酸等一批創新産品得到推廣應用,産業化項目大幅增加,市場融資、外資利用和國際合作取得積極進展,生物産業産值以年均22.9%的速度增長,2011年實現總産值約2萬億元,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製造、生物能源等産業初具規模,出現一批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大型企業和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大品種,我國在生物技術研發、産業培育和市場應用等方面已初步具備一定基礎。當前,我國面臨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食品安全保障、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等挑戰,為保障人口健康、糧食安全和推進節能減排,亟需加快新型藥物、作物新品種、綠色種植技術、生物燃料和生物發電、生物環保技術、生物基産品等開發培育和推廣應用。同時要清醒地看到,我國生物産業還存在行業管理機制不健全、市場準入政策法規體系不完善、科研與産業結合不緊密、缺乏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具有創新活力的小企業群體等突出問題,在發展過程中將面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採取有力措施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創造有利條件加快推進生物産業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面向健康、農業、能源、環保等領域的重大需求,以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形成産業內生發展能力為主線,把握新興産業發展規律,堅持企業主體作用,著力優化政策法規體系,營造産業創新發展環境,著力培育特色産業集群,建設現代生物産業體系和生物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推進生物産業高端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為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高品質發展。加強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加快生物科技創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及知識産權,逐步提高原創能力。大力發展新産品和新業態,佔領産業發展制高點,增強産業核心競爭力,培育高附加值産業鏈。強化先進質量管理理念,推廣先進質量標準,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推進産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企業主體地位。營造促進企業創新的良好環境,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促進産學研結合,激勵企業開展重大技術創新成果的産業化、商業化和推廣應用。
  堅持産業鏈協同發展。增強生物産業基礎和共性技術對新業態、新産業的支撐能力,增強重點領域上下游配套能力及重點領域間的協調發展能力,大力促進專業化分工合作,支持發展延伸服務,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産業鏈,培育特色産業集群,推動産業整體協調發展,提高産業化發展水平和層次。
  堅持國際化發展。把握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的機遇,針對生物科技創新、新業態發展與金融創新結合緊密的特點,積極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推動優化配置全球生物技術、人才、資本、市場資源,推動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積極鼓勵國內企業參與國際分工合作,不斷提高競爭力和國際化發展水平。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我國生物産業形成特色鮮明的産業發展能力,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作用顯著增強,在全球産業競爭格局中佔據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産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具體目標包括:
  結構佈局更加合理。生物産業重點領域實現全面發展,新業態健康成長,重點區域實現特色發展、錯位發展,産業結構得到優化。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與國際影響力的産業集群和優勢産業鏈。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産業技術創新體系基本形成,主要企業的研發投入佔銷售額比重明顯提高,獲得突破的關鍵核心技術大幅增多,境外授權專利數量顯著增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産品得到廣泛應用。
  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2013—2015年,生物産業産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工業增加值率顯著提升。
  發展環境顯著改善。形成較完善的生物新産品、新技術市場準入、價格形成、市場監管等管理體系,建立鼓勵創新的供給側和需求側雙向激勵政策體系,完善行業公共服務、生物安全保障和産業統計等服務體系。
  社會效益加快顯現。生物技術和生物産品得到廣泛應用,生物産業對改善人口健康、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促進綠色增長、改善生態環境和增加就業機會等方面的作用明顯提升。
  三、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
  (一)突出高品質發展,提升生物醫藥産業競爭力。
  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和增強産業競爭力為目標,組織實施生物技術藥物發展等行動計劃,通過完善新藥研製基礎支撐平臺和共性技術平臺、開展産業化示範應用、加強先進技術規範推廣應用和完善醫藥管理體制機制等,全面提升生物醫藥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産品質量管理能力,加快生物技術藥物、化學藥物、中藥等新産品與新工藝開發和産業化,增強區域支撐配套能力,積極推動行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産業。2013-2015年,生物醫藥産業産值年均增速達到20%以上,推動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新藥投放市場,形成一批年産值超百億元的企業,提高生物醫藥産業集中度和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
  1.大力開展生物技術藥物創制和産業化。促進疫苗升級換代,重點推動新型疫苗(包括治療性疫苗)研發和産業化。加速治療性抗體等蛋白質和多肽藥物的研製和産業化,促進核酸類藥物發展。加快長效注射劑、非注射給藥系統等新型製劑技術及産品的開發。促進血液製品綜合利用水平的升級,支持重組血液製品的研製和産業化。發展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新技術與裝備。支持抗體規模生産、新型生物反應器和佐劑等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生物技術藥物高品質規模化發展。建設生物技術藥物發現、評價、檢測、安全監測等公共技術平臺,完善生物技術藥物産業體系。推動我國生物技術藥物的質量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動生物技術藥物企業和産品通過相關國家或國際組織的認證,提高産品國際市場份額。

專欄1 生物技術藥物發展行動計劃

目標

  形成支撐生物技術藥物發展的先進産業技術體系,建立一批多功能、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物技術藥物生産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主要內容

  支撐體系建設:與科技重大專項銜接,建立國家人類重大疾病相關基因資源庫、支撐生物技術藥物研發和生産檢驗的菌株庫、細胞庫和毒株庫;建設生物技術藥物細胞表達和産業化研發平臺、生物技術藥物檢測和表徵共享技術平臺、動物細胞培養産品的安全檢測平臺。形成具有國際水平的生物技術藥物安全監測體系。
  産業化示範:依託企業建設多功能、符合國際標準的生物技術藥物生産基地,建設治療性抗體藥物、蛋白質和多肽類藥物、新型疫苗産品的産業化示範工程,突破一批規模化生産、製劑、質量控制關鍵技術,促進一批新品種投放市場,開展國際資質認證,形成示範效應。
  政策配套:優化審批程序,強化生物技術藥物監管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生物技術藥物納入醫療保險産品目錄相關政策。

  2.推動化學藥物品質全面提升。圍繞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經和精神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加速化學創新藥物的産業化,高品質開發通用名藥品,開展基本藥物臨床使用綜合評價。重點推進緩釋、靶向、長效等新型製劑研發和關鍵工藝技術産業化,鼓勵新型輔料的研發和應用,推廣應用先進的生産管理規範,提高我國製劑産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動製劑産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推進綠色製造和過程控制等新技術的應用,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産品質量,降低生産成本,強化我國原料藥在國際市場的優勢地位。提高産業集中度,完善國際認證服務體系,完善特色化合物庫、測試和評價共享平臺等創新支撐體系。

專欄2 通用名藥品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

目標

  與科技重大專項銜接,形成通用名藥品原料藥和製劑質量提升和國際化支撐體系,實現一批藥品的高品質規模化發展,推動一批製劑産品進入國際主流市場。

主要內容

  支撐體系建設:建設雜質樣品庫和藥用原、輔料數據庫;建立綜合質量評價實驗室,建設微乳、脂質體、緩控釋等新製劑關鍵技術平臺,建設已上市藥品品質提升關鍵技術平臺。
  産業化和國際化示範:建設一批符合國際標準的集約化製劑和藥用輔料生産基地,開展綠色生産工藝和先進控制技術的應用示範,推動一批産品通過國際認證,帶動全行業製劑品質提升。扶持一批國家基本藥品目錄産品的高品質生産,保障臨床需求。
  政策配套:研究完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和藥品招標機制,鼓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藥品品質,推行藥品原、輔料登記備案管理制度,建立藥品參比製劑遴選指南和目錄。

  3.提高中藥標準化發展水平。以中藥標準體系建設和推廣應用為核心,加速規範化中藥材基地建設,推動道地中藥材優良品種的選育和無公害規範種植,促進中藥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建立健全中藥材種植(養殖)、加工、運輸的工藝標準、質量標準和操作規範,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中藥材現代質量控制體系。加大中藥制藥過程的關鍵技術開發和推廣,提升裝備製造水平。打造一批從原料藥材到藥品的中藥標準化示範産業鏈。加快作用機理明確、物質成分可控、臨床療效確切、使用安全的中藥品種的開發,培育現代中藥大品種。

專欄3 中藥標準化行動計劃

目標 

  形成中藥標準化支撐體系,推動一批重點産品的標準化。

主要內容 

  支撐體系建設:建設常用中藥材的基因庫、標準實物庫、化學成分庫和指紋圖譜庫,構建質量檢測技術平臺。
  重點産品標準化示範:建設中藥材無公害種植與産地規範加工、中成藥生産過程質量控制標準化的産業鏈;開展中藥溯源檢定和過程控制技術的應用,推動質量提升和標準統一的重點産品示範,建立系統、規範、嚴格的質量體系,提高中藥行業標準化水平,促進中藥國際化發展。
  政策配套:對質量標準提高、用藥安全顯著改善的中藥,研究制定優先納入醫療保險目錄等優惠政策。

  (二)突破核心部件制約,促進生物醫學工程高端化發展。
  圍繞預防、診斷、治療、手術、急救、康復等醫療、家庭和個人保健市場的需求,組織實施高性能醫學裝備産業化行動計劃,支持以優勢整機製造企業牽頭帶動産業鏈協同創新發展,大力推進生命科學技術與數字化、新材料等技術交叉融合,重點研發核心部件、基礎材料和關鍵技術,發展高性能醫學裝備、高質量組織工程植介入産品和康復産品、先進體外診斷産品,顯著提高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産業的市場競爭力。到2015年,生物醫學工程産業年産值達到4000億元,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培育一批高端化發展的生物醫學工程製造企業。
  1.推動高性能醫學裝備規模化發展。有效整合優質資源,推動産學研醫深度結合,優先發展高性能醫學影像、放射治療、活體檢驗、體外診斷等醫學裝備及核心部件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促進高分辨率、低劑量、多模態、數字化和一體化的醫學影像裝置的産業化發展。推動基於互聯網、物聯網的全數字醫療集成系統、遠程醫療系統的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大力推進精準、微創外科和放射治療中虛擬倣真、精確定位、智慧反饋、光學成像等新型技術和裝置的産業化,促進無創、低負荷、穿戴式等先進醫療技術和裝備的發展和應用。推進生理監測、生命支持、血液凈化、物理治療、家庭保健等新型數字化生物醫學工程産品高品質、規模化發展。發展先進的醫療器械産業鏈,提高市場競爭力。  

專欄4 高性能醫學裝備産業化行動計劃

目標 

  建成先進醫療器械特色發展産業鏈,建立生物醫學工程産品協同開發、設計、集成製造等在內的産業鏈發展聯盟,培育若干具有較強創新發展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主要內容 

  高性能醫療設備:大力提升正電子發射探測、磁共振成像、超聲成像平面換能器等核心關鍵部件專業生産能力,形成正電子-X射線計算機斷層成像儀(PET-CT)、磁共振成像儀(MRI)、醫用加速器(MLA)、內窺鏡(ES)、超聲成像儀(USI)等高端醫學裝備的核心部件和整機生産能力;發展新一代微創、無創和全科診療設備與檢測設備、外科手術器械和機器人。
  醫院數字化系統和遠程醫療裝備:加快新一代互聯網技術與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的融合應用,加強醫院數字化系統、遠程醫療系統、個體健康信息管理系統等關鍵技術的研製和産業化,提供集成化、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
  新型通用醫療儀器設備:推動生物傳感器等新技術的應用,研製數字化、智慧化的新型體外診斷系統、醫療儀器和康復器械。
  政策配套:研究建立大型儀器診斷服務社會化的管理機制,鼓勵開展租賃、託管等新型商業模式。完善生物醫學工程産品的技術審評體系、安全性評價、第三方評估機制、臨床試驗管理法規和相關標準,促進新技術、新産品的安全推廣使用。研究制定鼓勵性定價、醫療保險等政策。

  2.加速高附加值植介入材料及製品的産業化。推動倣生醫學、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與生物技術的融合,促進新型高生物相容性醫用材料的研製和産業化。開發以藥械結合、分子設計學為技術特徵的植介入體設計和製作關鍵技術及其精密加工裝備和生物反應器,推動新型生物醫用材料及相關醫療器械的産業化發展。針對血管、關節等疾病置換、修復的不同臨床治療需要,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涂藥支架、人工瓣膜、骨修復材料、人工關節、人工皮膚等醫療器械産品,加快臨床應用推廣,擴大我國植介入醫療器械的産業化發展規模。加強技術集成,支持新一代殘障人員醫用康復輔具的研製和生産。
  3.大力發展新型體外診斷産品。圍繞早期篩查、臨床診斷、療效評價、治療預後、出生缺陷診斷等需求,開發高通量、高精度的檢測儀器、試劑和體外診斷系統。加快發展分子診斷、生物芯片等新興技術,加速免疫、生物標誌物、個體化醫療、病原體等體外診斷産品的産業化;發展可現場快速檢測的血液、生化、免疫、病原體等體外診斷儀器及試劑的製備技術,促進規模化生産。建設體外診斷試劑研發和産業化平臺,加強原料酶、診斷性抗體等試劑原料基地建設,構建量值溯源體系及其參考實驗室網絡,推動我國體外診斷産業的發展。
  (三)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增強生物農業競爭力。
  圍繞糧食安全、生態改善、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發展等重大需求,充分發揮我國豐富的農業生物資源優勢,加強生物育種和農用生物製品技術研發能力建設,促進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加快開展新品種研發、産業化和推廣應用,完善質量和安全管理制度,推動生物育種産業加快發展,促進農用生物製品標準化高品質發展。推進海洋生物資源的産業化開發和綜合利用。到2015年,生物農業年工業産值達到3000億元,推廣一批新技術與重大新産品,培育一批年産值超百億元的生物農業企業。
  1.提升生物育種核心競爭力。大力開發主要農林動植物的高産、優質、多抗、高效新品種,重點推動水稻、玉米、小麥、大豆、棉花、油菜、馬鈴薯和豬、禽、牛、羊、水産等動植物重大新品種的培育、擴繁與産業化。加快推進分子育種、細胞育種、航天生物工程、胚胎移植等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的集成應用,加快培育推廣超高産、多抗、優質專用、易儲耐藏、營養強化等新品種。大力發展果蔬、花草和林木等生物育種高端産業群。發展良種繁育、加工與檢測等先進規模化生産裝備與技術。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國家生物種業品種研發、繁育與示範,規範種子生産、加工、銷售與服務平臺,建設市場主導的品種權轉讓交易公共平臺,完善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生物種業技術體系。  

專欄5 生物育種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目標 

  建立國家生物育種産業支撐體系,創制和推廣應用一批重大新品種,培育若干龍頭企業。

主要內容 

  支撐體系建設:構建重要農林生物基因信息庫、生物育種技術共享平臺和國家生物育種基地,面向糧食、林木、畜禽、水産主産區和優勢區域,建設新品種選育、規模化繁育、種子加工、營銷、推廣與品種權交易平臺,完善國家生物育種産業技術體系。
  龍頭企業培育:支持企業與優勢科教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種業發展合作關係,培育掌握生物育種核心技術、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育繁推一體化龍頭企業。
  新品種産業化:突破一批分子育種關鍵技術和裝備,加快水稻、玉米、小麥、速生林木、木本油料、豬、禽、牛、羊、水産等動植物重大突破性新品種的選育與産業化。
  政策配套:研究完善現代種子(仔)企業扶持政策,推動健全種子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轉基因生物安全評估與管理,進一步完善適用於生物農業發展的行政審批制度。

  2.加快農用生物製品産業化。加速開發生物菌種新資源,發展規模化發酵培養關鍵技術與裝備,強化農用生物製品的市場準入監管,促進農用生物製品産業標準化、規模化和高品質發展。加快構建大規模疫苗懸浮培養生産線,促進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産業化,推進動物基因工程疫苗與動物疫病診斷試劑的生産標準化。加快動植物生物反應器核心技術和新産品的研發和産業化。加快基於飼用酶製劑、益生素、抗菌肽、植物提取物等的生物技術産品在生物飼料中的應用。推動高品質植物免疫誘抗劑、生物殺菌劑或殺蟲劑、天敵生物等生物農藥産品産業化。加快突破保水抗旱、荒漠化修復、磷鉀活化、抗病促生、生物固氮、秸稈快速腐熟、殘留除草劑降解及土壤調理等生物肥料的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産技術瓶頸,提升産業化水平。  

專欄6 農用生物製品發展行動計劃 

目標 

  建立國家農用生物製品産業支撐體系,創制一批重大農用生物製品,培育若干龍頭企業,提升産業國際競爭力。

主要內容 

  支撐體系建設:構建生物獸藥、生物農藥、生物飼料、生物肥料等重要農用生物製品資源信息庫、産品研發共享平臺和産品孵化基地,完善國家農用生物製品産業支撐體系。
  龍頭企業培育:支持企業與優勢科教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掌握核心技術,發展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産品,形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新産品研究與産業化:突破一批綠色農用生物製品生産關鍵技術、新工藝和裝備,加快新型生物疫苗與獸藥、生物農藥、生物飼料、生物肥料等重要農用生物製品的産業化。
  政策配套:研究完善現代農用生物製品企業扶持機制和産品生産應用補貼制度,健全適用於農用生物製品産業發展的法律法規。

  3.加強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利用。加快開發海洋特有的生物資源,建設鼓勵資源綜合利用的産業聚集區,推動海水養殖、綜合加工産業和遠洋漁業快速發展。積極應用細胞工程和分子育種等現代生物技術開展種苗繁育和種質創新,大幅提升海水養殖新品種開發能力,加大力度推廣應用新産品。加快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開發應用,發展工業用酶、醫用功能材料、生物分離材料、綠色農用生物製劑、創新藥物等海洋新産品。建設海洋生物庫等産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提高海洋水産綜合加工技術及加工廢棄物高值化利用水平,加強遠洋生物資源探捕開發,提高遠洋新品種的利用水平。
  (四)提高産品經濟性,推動生物製造産業規模化發展。
  面向促進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構建生物製造産業技術體系,組織實施生物基産品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推動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學品、新型發酵産品的産業化與推廣應用;組織實施生物工藝應用示範行動計劃,大力推動綠色生物工藝在化工、輕紡、冶金及能源領域的應用示範,促進生物製造産業規模化發展。到2015年,生物製造産業年産值達到7500億元,生物基産品和生物工藝對石油化工原料及傳統化學工藝的替代取得重大進展,發酵産業的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
  1.推動生物基産品的規模化發展應用。加快推動生物基材料、生物基化學品與新型發酵産品的規模化發展,提高生物基産品的經濟競爭力。重點推進非糧生物醇、有機酸、生物烯烴等生物基化工原料的産業化,推動生物基産品及其衍生物在化工行業的應用。提升氨基酸、維生素等新型發酵産品的國際化發展水平。大力推進生物塑料、生化纖維等生物基材料的規模化發展與應用。加快構建典型生物基産品的産業鏈,推動集聚發展,初步形成生物基産品規模化發展能力。  

專欄7 生物基産品發展行動計劃 

目標 

  實現一批重要生物基産品的非糧原料生産,形成年産百萬噸級生物基材料、千萬噸級生物基産品的生産能力。

主要內容 

  非糧工業糖産業化示範:推進薯類、秸稈、工程玉米等生物質處理、酶解糖化等高品質規模化製備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建設非糧工業糖産業化示範線,形成非糧可發酵糖的規模化供應。生物基化學品産業化示範:推進微生物工程菌與熱化學技術的産業化應用,建設化工醇、有機酸、生物烯烴及其衍生物等生物基化學品的規模化生産線,提高對石油化學品的經濟競爭力。
  生物基材料産業化示範:推進生物基材料生物聚合、化學聚合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建設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羥基烷酸(PHA)、生物基熱熔膠、新型生物質纖維等生物塑料與生化纖維的産業化示範工程,推廣應用生物基材料。
  政策配套:建立生物基産品的認證機制,研究制定生物基産品消費的市場鼓勵政策,研究農業原料對工業領域的配給制度。

  2.推進綠色生物工藝的應用示範。圍繞傳統工業過程的轉型升級,加強生物催化劑、工業酶製劑新産品的開發和産業化,培育發展高效的工業用微生物菌種,推動微生物製造産業升級。重點突破生化合成、生物印染、生物漂白、生物採礦等綠色生物工藝關鍵技術和裝備,大力推動生物工藝在化工、醫藥、食品、紡織、冶金及能源等領域的應用示範,大力推進先進發酵工藝與裝備的應用示範,大幅減少水資源、能源消耗和廢水、廢氣排放,初步形成生物法綠色工藝體系,提高經濟的綠色發展水平。  

專欄8 生物工藝應用示範行動計劃 

目標 

  推動一批新型工業酶製劑上市,建設6-8個規模化生物工藝示範工程,能耗、物耗、水耗和環境污染物排放顯著降低。

主要內容 

  酶製劑産業化示範:建設工業催化劑研發平臺與現代化的工業酶生産基地,推動一批工業酶製劑與複合酶製劑新産品上市,提高酶製劑在化工、輕紡等領域的工程化應用能力。
  生物工藝應用示範:推進生物工藝技術與裝備的規模化應用,建設生化合成、生物印染、生物漂白、生物脫膠、生物製革、生物勘探與採礦等綠色生物工藝示範工程。
  政策配套:制定鼓勵發展綠色工藝的政策,研究實行工業生産生命週期評估機制和綠色工藝産品補貼機制。

  (五)開闢多元途徑,促進生物能源商業化發展。
  圍繞開拓清潔能源、緩解能源短缺、解決“三農”問題等戰略需求,積極拓展非糧生物質原料來源和途徑,加快先進生物液體燃料的研發與應用示範,積極推動生物質燃氣和成型燃料的規模化應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發電産業,有力推進分佈式能源並網標準和管理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生物能源定價機制和激勵機制,推進生物能源規模化、專業化、産業化發展。到2015年,生物能源年利用總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可減排二氧化碳9500萬噸,生物能源産業年産值達到1500億元。
  1.加大新一代生物液體燃料開發力度。充分利用鹽鹼荒地、荒坡地、宜林地等宜能荒地種植能源作物,建設以能源林、甜高粱莖稈、非糧澱粉類植物、農林(工業)廢棄物以及新型能源作物為主的非糧原料多元化供應體系。突破纖維素乙醇原料預處理、低成本水解糖化關鍵技術瓶頸;加速生物質燃氣合成燃油催化劑等的研發和産業化,建設纖維素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燃油商業化示範工程,構建生物液體燃料産業鏈。加大油藻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等前沿技術的研發力度,推動開展産業化示範。  

專欄9 生物液體燃料産業化行動計劃 

目標 

  實施纖維素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商業化示範工程,與同類化石能源産品相比具有價格競爭力;實現生物液體燃料與化石燃料一體化調配、供應與流通。

主要內容 

  非糧原料供應體系建設:建成5-10個多種原料的種植加工基地,各類生物質原料供應能力達到500萬噸以上。
  生物燃氣合成生物柴油示範:加快大型生物質氣化技術、燃氣凈化和組份重整技術以及生物柴油製備用催化劑的研發,推進生物質燃氣合成生物柴油成套裝備産業化,建設生物燃氣合成生物柴油示範工程。
  纖維素乙醇産業化示範:推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纖維素乙醇生産原料預處理工藝和高效低成本纖維素降解酶係的研發,建設纖維素乙醇産業化示範工程。
  政策配套:研究建立有利於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産業快速發展的市場準入機制,促進生物能源與傳統能源一體化發展進程;研究完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的價格形成機制。

  2.促進生物燃氣和成型燃料的商業化應用。促進生物燃料供應的城鄉一體化,重點在農林生物質資源條件較好的地區推廣生物質燃氣和成型燃料集中供應技術、沼氣集中供應技術和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的規模化應用,鼓勵生物能源併入城市能源供應網絡,提高生物能源産業的經濟效益,促進市場化發展。重點加大對大型生物質集中供氣成套裝備、中高溫高效沼氣厭氧發酵成套裝備、沼氣凈化、壓縮、灌裝成套設備、低電耗生物質燃料成型設備、生物質供熱鍋爐技術和民用爐具的研發和應用力度,建設城鄉一體化的生物質燃氣、沼氣供應管網體系和生物質成型燃料供應體系。制定和完善生物質燃氣、沼氣、成型燃料産品質量標準、工程建設運行安全標準以及生物燃料應用污染物排放標準。
  3.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質發電産業發展。充分利用農林剩餘物、沙生植物平茬物及灌木林、生活垃圾、蔗渣、畜禽糞便、有機污水等,因地制宜發展各類生物質發電技術,加快生物質發電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産業化。結合新能源集成應用重大産業創新發展工程的實施,建設適應不同區域特點的生物質發電示範工程,加快制定適用於生物質發電的分佈式發電並網標準,建立健全生物質發電原料收集體系、裝備研發和産業化體系及生物質發電管理體系。
  (六)加強工藝應用,發展壯大生物環保産業。
  以水污染、大氣污染、有機廢棄物治理和受損生態系統的治理與修復為重點,大力發展高性能生物環保材料和生物製劑,加快高效生物監測、治理、修復及廢物利用等成套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示範應用,擴大産業規模。組織實施環保用生物製劑發展行動計劃,支持開展污水高效處理菌劑、生物膜、污泥減量化菌劑等生物製劑的開發和推廣應用,推進污水生物處理高效反應器、廢水深度處理和中水回用成套設備研發。加快有機廢棄物腐熟劑、堆肥接種劑、微生物添加劑等專用功能菌劑和有機廢物處理、複合肥生産配套裝備的研製和産業化推廣,推動發展有機肥類和生物複合肥。加快生態系統修復專用植物材料、製劑和裝備的研發與規模化應用。2013-2015年,生物環保産業産值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15年,生物環保産業年産值達到1500億元。  

專欄10 環保用生物製劑發展行動計劃 

目標 

  推動一批環保用生物新産品的開發應用,培育一批龍頭企業。

主要內容 

  支撐體系建設:建立生物環保産品質量認證體系、生物環保製劑評估驗證平臺、新産品開發的共享技術平臺。
  新産品開發和産業化:開發用於礦山土壤、重金屬和石油污染土壤和水體修復等的特種酶製劑和微生物菌劑産品,開發用於有毒有害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污泥減量化處理和土壤改良等高效菌劑,大力推廣應用新産品。
  龍頭企業培育:積極引導生物環保企業實施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與兼併,培育集生物製劑新産品開發、生産和應用於一體的大型企業。
  政策配套:落實完善支持生物環保企業發展的財政扶持政策,強化生物環保産品的質量管理與審批制度。

  (七)著眼市場需求,培育生物服務新業態。
  適應現代生産和消費模式的新要求,集成生物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的理念,發展合同研發、委託製造、公共技術服務、仲介服務和延伸服務,積極培育生物服務新業態。重點支持合同研發和委託製造服務産業的發展,推動擁有優勢專有技術的生物醫藥企業和科研院所向國內外研發機構和企業提供單項或整合化服務。積極提高公共技術專業化服務能力,加快高端實驗儀器、生物試劑和實驗動物的集約化發展,組織實施生物信息服務行動計劃,培育基因測序、分析測試和生物信息等專業服務企業。努力培育生物産業延伸服務,發展健康管理、轉化醫學、細胞治療、基因治療、臨床檢驗社會化、個體化醫療等新業態。加強生物産業專業仲介服務,積極扶持生物産業政策諮詢、技術轉移、金融投資、流通交易、法律服務等業務發展,鼓勵公共研發平臺、孵化器、臨床基地的企業化發展。鼓勵企業承接國內外生物産業服務外包,加強國際技術合作,不斷提高産業層次。到2015年,生物服務産業年産值達到1500億元,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服務大型企業。  

專欄11 生物信息服務行動計劃 

目標 

  建設國家生物資源與生物信息技術網絡化服務體系,形成面向生物産業的信息服務能力。

 主要內容

  關鍵技術開發:構建大規模和高通量基因組測序技術和裝備、海量生物信息處理與分析技術。
  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建設大規模的生物資源庫和生物信息中心核心平臺,建設網絡化的國家生物資源和生物信息服務設施,加強對基因信息的深度發掘,帶動新型測序儀的發展。對個體化診療、生物資源發掘、動植物分子育種、工業微生物的菌種改造等研發提供生物信息技術服務。
  生物産業高端仲介服務企業培育:以形成新技術與新産品研究、開發和示範推廣協調發展機制,促進規範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為目標,在相關領域培育若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市場服務能力的新型企業,推動形成新業態。
  政策配套:研究改進生物資源開發相關的知識産權管理機制,將生物服務企業納入高技術企業範疇。研究完善服務類企業的國家認證制度,加速國際互認談判。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準入政策,促進創新創業。
  建立健全生物産業新産品進入市場的高效審查機制和監督機制,依法完善藥品、醫療器械、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的審批制度,進一步完善轉基因農産品行業準入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和上市審批制度,加速高品質新産品的市場應用。全面推行高品質産品行業標準,促進産業健康發展。健全合同研究和委託製造的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強化技術孵化、産品檢驗、技術服務等公共技術服務,大幅降低初創企業的外部投資成本。
  (二)加強需求激勵,強化市場拉動。
  建立生物技術新産品需求側激勵機制。打破區域壟斷,扶持生物産業創新企業開拓市場。全面實施以優質優價、同質同價、競爭擇價為原則的生物産品價格形成機制,促進新産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支撐高技術服務業和相關産業發展。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範圍,規範藥品採購行為,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安全性高、價格合理的創新藥物優先進入醫療保險目錄。完善生物良種補貼政策。穩步推進非糧燃料乙醇應用試點,有序開展生物柴油産業化示範,在完成航空生物燃料驗證飛行等基礎上,適時啟動航空生物燃料商業化應用。加大力度推進資源稅費改革,加快淘汰落後産品、技術和工藝,促進新興綠色技術、産品的推廣應用。
  (三)完善創新激勵,促進持續發展。
  研究完善引導生物企業加大長期研發投入的財稅激勵機制。通過國家創業投資引導資金,推動設立一批從事不同階段投資的專業型生物産業創業投資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對生物産業發展提供融資支持,引導擔保機構積極提供融資增信服務。鼓勵相關企業、人才、資金等向生物産業基地集聚。完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評價考核指標體系,鼓勵國有企業加大生物産業技術創新力度。完善生物技術知識産權保護機制,依法保障知識産權所有者的權益,研究建立生物産業領域重大經濟科技活動知識産權評議制度,提高創新效率和質量。
  (四)重視人才培養,強化團隊建設。
  落實《國家中長期生物技術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加大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作用,重點培養生物産業高端創新型人才、産業鏈關鍵環節專業人才、生物技術知識産權人才、國際化發展人才、管理人才及團隊。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聯合建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建立人才及人才團隊在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流動的暢通渠道。完善人才評價標準體系,引導人才在産業鏈不同環節合理分佈。加大對生物技術高端人才及創新團隊的引進力度,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促進生物産業國際化發展。
  (五)加強資源管理,保護生物安全。
  加強生物資源保護,建立健全生物遺傳資源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實現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強化生物安全監管,完善轉基因生物安全技術標準、安全評價、檢測監測、法律法規和監督管理體系。加強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入侵。強化生物産業風險預警和應急反應機制。加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管理,健全實驗室生物安全體系。加強生物研究的倫理審查與監管,建立健全醫學、農業等領域生命科學研究倫理審查監督制度。完善生物安全溯源機制。
  (六)加強統籌協調,確保規劃落實。
  建立健全推動生物産業發展的協調機制,加強宣傳,統一思想,加強協調配合,調動社會和企業資源,形成合力促進生物産業快速發展。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統籌協調,會同相關部門制定生物産業發展行動計劃等重大任務的部門分工方案,加強規劃與國家相關科技專項等的銜接,強化規劃對年度計劃執行和重大項目安排的統籌指導。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組織實施生物産業發展各項行動計劃,加快研究出臺有關政策措施,確保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建立中央與地方信息溝通平臺,形成高效協同機制。各地區要根據當地比較優勢和産業發展現狀,科學確定生物産業發展定位,出臺政策措施,調整優化産業佈局,強化産業鏈分工和區域協作配套。
  發展改革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及時開展後評估,針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提出解決辦法,重大問題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責任編輯: 郭曉婷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