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旭榮:我國畜牧業規模和排污現在都比較大一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7 11:24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2014年3月6日,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國家發改委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得瑞,北京大學教授張遠航,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局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梅旭榮作客中國政府網,座談、討論李克強總理做的《政府工作報告》。

梅旭榮:《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農業發展目標任務。這跟過去的提法有較大的變化,穀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和高粱穀子等雜糧,把豆類和薯類等作物剔除掉。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就要滿足需求的95%。

主持人:現在是多少?

梅旭榮:如果把貿易量全部計算進去,現在統計口徑的糧食自給率是90%左右。但是這個賬不能那麼算,像糧食做工業原材料也有一些,如工業澱粉,這個不應該算在食物需求裏。如果從食物的消費來講,目前糧食自給率是95%左右。穀物自給率就更高了。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就是指引式的。

梅旭榮:口糧絕對安全可以説是百分之百,穀物基本自給因為玉米主要是一種飼料糧,我們國家現在飼料糧缺乏,現在進口這麼多的大豆玉米也主要用作飼料和油脂,主要是這方面的缺口,當然也有馬鈴薯和玉米澱粉工業用的問題。

主持人:您剛才提出糧食改為穀物。

梅旭榮:這是我們統計糧食的口徑,世界上通行的口徑是水稻、玉米、小麥及穀子高粱算穀物,等於把薯類和豆類剔除去了。按照這個口徑,我們要保證95%。如果稻穀、小麥達到百分之百,玉米就是降到90%,整體算下來也是在95%以上。

主持人:談到方法,有許多從産業結構或者是其他方式、發展方式?

梅旭榮:産業結構這個事説起來就比較複雜了。實際上從農業産能背景是,中國按照能量計算每人每天生産的能量已達到3000千卡左右,按照世界組織推薦的標準,或者按照我們國家推薦的標準,中國人均需要能量約2200—2300千卡/天.人。如果扣除20%的各種各樣的糧食收穫、儲運和加工、餐桌上的浪費大概我們現在的産能基本上是夠用的。為什麼出現這麼多的進口,肯定這中間有非食物性的消費,也有浪費。

糧食做這樣的區別,確保口糧絕對安全,就是水稻、小麥要完全自給,飯碗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裏,農業資源再緊缺,也要保證滿足供給。

主持人:滿足供給和安全。

梅旭榮:對。換句話説,隱藏這句話背後的,就是飼料用玉米,飼料蛋白質和油脂來源的大豆可以用一些市場的手段去解決。這也是從水土資源短缺的實際出發。目前我們國家口糧是安全的,飼料糧短缺,就是玉米、大豆。水土資源短缺,城鎮化和新型工業化實際上是對農業水土資源的擠出效應是很明顯的,佔用土地是那種質量比較好的,這種結構性的矛盾是有。再有是農産品質量安全,如鎘大米,它是一個什麼産物?我們研究,主要是貴金屬、採掘業對水造成了污染,水再灌溉農田,産生了這樣的作用。

主持人:這一塊就牢牢抓在自己手裏,我們下一步有什麼措施?

梅旭榮:現在考慮的措施,水稻和小麥主要目標是提高單産,我們國家單位面積的産量,最高的水平是比較高的,但是大面積一算下來實際上沒那麼多,就是大面積均衡增産是需要重點解決的,重點抓高産、穩産農田的建設。我們計劃是12億畝的高標準糧田裏面去解決糧食問題。第二從生産力的佈局上,我們希望能夠南方恢復性進行飼料糧的生産,南方糧食退的太多。另外西部適度去發展一些旱地的玉米,替代一部分東部的生産力,這樣讓東部休養生息,滿足供應。

主持人:在農業這一塊總理的報告裏面跟以往相比有沒有一些新的亮點、新的提法?

梅旭榮:剛才我講的,耕地紅線、耕地質量這些都是原來就講過的,最根本的就是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的絕對安全。

楊得瑞:這是一個今年的新的思路。

梅旭榮:因為這個大家解讀會不一樣的。

在第二段裏面講到補貼,過去補生産環節,農資綜合補貼、糧食直補等,現在已經調整到生産或消費環節補貼。

主持人:這個好處在什麼地方?

梅旭榮:好處是,它是一種目標價格管理,他要建立一種按目標價格進行補貼,使農産品的價格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

主持人:能不能理解政府的制度跟以往相比更有科學性,或者總理的想法是什麼?

祝寶良:現在很多時候是生産者拿不到錢,因為很多人把地流轉了,甚至地荒在那兒去打工的,現在補貼給是所有者,沒有補給生産者,我只有補給生産者他才有動力去生産糧食。第二是價格機制。農村工作會上都講的很清楚。

主持人:我想對生産者有積極性,另外是價格,適度規模經營,第三是預期。

祝寶良:可能考慮的是中國的糧食價格已經高於土地價格沒有空間了,你在漲上去又進來了,安全怎麼保障。

梅旭榮:糧食的問題不能完全看它的商品屬性,更要看它的公益屬性,糧食在某種程度上還有貨幣性質。所以糧食不能單獨的看成是一種商品,它的公益性是很強的。這是需要用政府有形的手去調控的,就是有保有壓,在這個地方實際上適度開放大豆玉米的進口,但是我保水稻和小麥。

主持人:糧食的公益屬性。

梅旭榮: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了一些新的任務,如實施土壤修復工程,整治農業面源污染。這樣對農業提出了一個大的課題,既要牢牢掌握糧食安全,又要改善生態環境,如果深度解讀這裡面應該有一些問題需要澄清。我們第一次污染普查數據反映的是後工業化時期農業大國的普遍現象,城市工業污染都治理了,農業變成第一污染源,這並不奇怪。第二,農田污染我們算過,總氮的污染負荷佔當年化學氮肥的投入總量的比例大概是在8%。我們不能簡單的按35%的氮肥當季利用率來推算,其餘的都是排出農田到環境的,實際上有來年循環利用的問題,排放到環境中的佔整個化肥投入的不到10%。問題出在畜牧業,我國畜牧業規模和排污現在都比較大一些。其實畜牧業的排污我們治理沒問題,但因為它過度規模化,農田沒辦法就近消納,一邊是農田大量的化肥投放,一邊是畜禽糞便處理不當對環境的污染。這個需要我們去考慮,甚至包括一些土地政策的調整,比如,是不是以一萬畝為單位,劃出面積來搞適度規模養殖,實行種養結合,歐美基本是這樣。我們過度規模化,美國的生豬規模在1000-2000頭,我們動不動以萬頭計,有的地方提出幾十萬頭,大量飼料運進來,肉蛋運出去,大量的廢棄物要集中處理,處理不當就會污染。但這樣做新的問題又出來的,你不做這種規模集約化,養殖業也沒有利可圖,這就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

梅旭榮:中國的農産品消費需求我認為是過剩,當前的産能是由過度需求導致的,我們對需求的管理太弱。我們現在城市三高人群多,我們國家一方面城市裏面能量營養過量,另一方面農村還有營養不良和能量不足的。

主持人:去年八項規定之後有改善嗎?

祝寶良:改善多了。

梅旭榮:這種需求不是八項規定能解決的。現在同樣的營養,給你饅頭白菜和魚肉,你去選,你會選什麼?解決這個問題,科學的消費理念很重要。

責任編輯: 肖磊濤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