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 星期六
 
馮忠華:城鎮化應讓所有人從中受益、生活水平都提高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07 15:08 來源: 中國政府網
【字體: 打印本頁

 2014年3月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規劃司副司長馮忠華、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陳家春、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孫學工、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政中心主任唐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城鎮化規劃處相偉作客中國政府網,座談、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主持人:想請問馮司長對李克強總理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城鎮化的內容有什麼體會?

馮忠華:這次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用了很大的篇幅,就城鎮化工作做了部署,我覺得整個目標非常的清晰,任務很明確,要求非常具體,主要是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的一些要求,對各地作出具體工作任務部署。

《報告》用了四段話對城鎮化的任務做了部署,每一段話都有很強的針對性。第一段講到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託,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這是去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以後對城鎮化的認識的一個重大轉變,明確了城鎮化要堅持的一個最核心元素就是以人為本。克強總理強調要解決“三個1億人”的問題,我理解是三個群體的人都要得到關注,第一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人口,要能夠享受到和城市人一樣的基礎設施、住房保障、公共衛生、醫療教育這些社會保障,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第二類人是沒有進入城市,還在農村生活的人。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即使將來到城鎮化平穩階段還有幾億人生活在農村,這類人生活也需要得到改善,城鄉統籌共同發展,讓鄉村居住的人也能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醫療教育衛生各方面享受和城市一樣的保障。第三類人就是我們的城市居民。城鎮化的過程應該是讓所有的人從中受益、生活水平都提高的過程,社會要整體進步,城鎮化過程中也要保障城市良好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不下降。

第二段講的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問題。實際上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們國家城鎮化首要解決的問題。這些人游離在城市和鄉村之間,他們的穩定不僅關乎到國家經濟發展,也關乎社會的穩定。解決這些問題也是城鎮化以人為本的要求。

第三段説到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的支持,是從整個國家戰略的角度來部署的。我國中西部和東部不僅經濟發展水平有差距,城鎮化發展階段也有差距。不同階段地區的發展要求也不同,東部地區當前要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優化調整産業結構,進一步發揮創新驅動和引領的作用。中西部地區城鎮化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中央政府在政策、資金、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培育上來加大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支持,實際上是為了在中西部地區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營造更好的生活生産環境,來吸納中西部地區的農業轉移人口。而且中西部地區大量的農民工往沿海聚集,實際上也為東部地區帶來的相當大的環境承載壓力和就業壓力。通過支持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幫助人口和富餘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這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路徑之一。

第三段還提到加強城鎮化管理創新和機制建設,我理解既包括城鎮化過程的管理,也包括對城市的管理。我們現在的城市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城市,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生活居住需求標準的提升,城市管理的任務越來越艱巨,要用傳統的思路和手段來管理現代化的城市,已經越發睏難。當前城市也面臨著一個如何提升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體系的問題,管理好城市也是關乎我們城鎮化發展成敗的一個關鍵。

最後一段話提到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為指導,做好相關規劃的統籌銜接,裏面的要求非常具體。因為新型城鎮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絕不是單個部門能夠解決的,所以中央要召開城鎮化工作會議作出部署來推動。當前有些地方對城鎮化的認識實際上是有偏差的,因此這次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統一了思想,強調要堅持以人為本。城鎮化實際上就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過程,有的地方恰恰是把它作為增加GDP的一個手段,作為一個政績、一個目標來追求,脫離實際對城鎮化水平進行過高預測,應該説是不夠科學、不切實際的。城鎮化的目的不是追求GDP、追求政績,而是為了讓所有的人都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生産和生活方式。不見得所有人都必須進到城市,實際上農村也不一定就不如城市,只是現階段我們的城鄉差距造成農村不如城市。在未來一個階段,當我們經濟實力不斷提高、城鄉協調發展以後,農村的田園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會更吸引人。所以我們不能把城鎮化簡單地當成做多城市人口,做大城市規模,而是作為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一些地方冒出“空城”、“鬼城”,恰恰是在錯誤的指導思想下推進城鎮化引發的一些後果,如不及時糾正的話,還會更嚴重。《報告》本段提出的措施很具體,也涉及到很多個部門,比如集約用地、發展公共交通、保護歷史文化、避免千城一面等等,目的就是保障我國城鎮化在未來一段時間沿著正確的、健康的道路發展。《報告》最後提到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強調城鎮要各具特色,宜居宜業,這點非常重要。現在很多地方對現代化的理解是表面的,是膚淺的,城市建設特色不突出,城市的可識別性差,恰恰在國外很多地方,每個城市的特色非常鮮明,值得我們學習。

下一步,我們要認真落實《報告》要求,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鎮化健康發展必須堅持規劃約束、集約利用土地,進一步發揮城鄉規劃的綜合調控作用。一是要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制定規劃要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合理確定城鎮化目標,因勢利導,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二是要加強規劃的實施監管,提高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加大對不執行規劃、違規變更規劃的監督和處罰力度。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健全高效有力的監管機制。

以上是我學習《政府工作報告》的一些體會,謝謝。

責任編輯: 肖磊濤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