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規劃司副司長馮忠華、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孫學工、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政中心主任唐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城鎮化規劃處相偉作客中國政府網,座談、討論《政府工作報告》。 主持人:通過內需拉動GDP是大家一直在做的措施,在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説今年要增強拉動內需經濟的主引擎作用,這個主引擎作用應該怎麼理解呢? 孫學工:內需的主引擎作用涉及到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或者是發展方式的問題,在金融危機之前,外需在中國經濟當中一個很大的拉動因素,最高的時候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可以達到20%左右。金融危機以後應該説整體國際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外需我們知道一直是處於比較疲軟的狀況,現在外需對中國經濟的貢獻率已經是負的了。所以這也要求我們如果想保持總理講的中高速增長,內需一定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因而主引擎的作用是針對我們整個國際經濟形勢變化所做的一個要求。 主持人:今年拉動內需方面説要把培育新的區域經濟作為推動發展戰略的支撐,要謀劃區域發展的新契機,新契機這方面怎麼理解?區域經濟。 孫學工:擴大內需,但內需是從何而來?我覺得實際上是從兩個方向來的,一個是縱向的,我們向上升級,無論是我們的創新型經濟、創新拉動,還是我們説的消費升級,都是從升級的方向在進一步擴大我們的需求。另外還有一個方向是橫向的,就是挖掘現有的潛力,這其中地區均衡發展就是很大一塊潛力。因為我們都知道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水平經濟增速會回落會下調,這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中國東部人均GDP已經很高,已經超過1萬美元,增速會下來些,但中西部地區的人均GDP水平還比較低,只有四千、五千美元的樣子,還是處於能夠保證比較高速發展的階段上,所以我們要很好的利用這一大國優勢,發掘內需增長的潛力。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中部崛起等地區發展戰略,並且加強區域一體化,並建設能夠把中東西在經濟上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經濟帶,如長江經濟帶,從而更好地帶動促進各地區的發展,這樣內需的增長潛力就可以發揮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