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面對跌宕起伏的經濟形勢,我們保持定力,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確保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明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 經濟運行出現一定的波動具有客觀必然性,但為了防止過度波動,需要明確一個合理區間,包括下限和上限。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通脹。年度經濟運行的上下限指標值,會根據當年的情況來確定,可能會有小幅度變化,但在一段時期是相對穩定的,不會有大的變化。2013年,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上限是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 把國內生産總值增長7.5%左右定為下限,這除考慮了我國現階段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的客觀規律和國內生産總值基數明顯增大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考慮了經濟增長與就業直接相關,穩增長實際上就是要保就業。2008—2009年,實際上相當於接受過一次“壓力測試”,當時國內生産總值增速一度降到7%以下,城鎮就業出現了嚴重問題,有一兩千萬農民工失業返鄉。 確定這樣一個下限目標值,也是為了保持發展的連續性,給市場和社會一個穩定的預期。經濟增長速度的預期目標是從歷史演化而來的,前些年經濟增長速度達到兩位數,2011年為9.3%,2012年為7.7%,平穩過渡到2013年7.5%左右的預期目標,這是一個既不低也不是無法實現的增長目標。因為我國正處在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的時期,有機遇、有條件、也有能力在相當長一個時期保持合適的增長速度。 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定為上限,也是考慮了很多實際情況,包括上年翹尾、當年價格改革等因素。價格問題不可小視,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以及虛擬經濟發展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頻繁波動,加上近年來主要國家持續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對我國的影響不得不防,控制通脹更顯重要。當然在經濟發展中,還可能會出現物價水平持續下降的“通縮”或者物價上漲和增長放慢並存的“滯脹”等現象,也需要有政策組合去應對。 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框架 我國正處於體制轉軌和經濟轉型的發展階段,宏觀調控有著多重目標,需要遠近結合、標本兼顧。宏觀經濟政策框架不僅要有經濟總量政策,還必須要有調結構措施和促改革舉措。同時,把宏觀經濟政策框架與經濟運行合理區間配合起來運作,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既不能因宏觀經濟指標的一時小幅變化而改變政策取向,影響來之不易的結構調整成效甚至失去機遇,也不能對出現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應對準備。這樣,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當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時,宏觀經濟政策框架中的總量政策保持基本穩定,主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點是調整經濟結構,推動力是釋放改革紅利,更好地把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結合起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增強市場活力、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後勁。當經濟運行逼近下限時,由於沒有滑出下限,合理區間內的政策組合和基本取向堅持不變,同時注重發揮調結構措施、促改革舉措對穩增長、保就業的促進作用。 2013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動,經濟持續下行,中央財政收入出現多年少有的負增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一度異常升高,國際上出現中國經濟可能“硬著陸”的聲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採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擴大赤字,不超發貨幣,而是增加有效供給,釋放潛在需求,沉著應對市場短期波動,保障經濟運行不滑出合理區間,讓市場吃了“定心丸”,成為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一招。2013年財政赤字控制在預算範圍內,廣義貨幣M2增長13.6%,符合調控要求。 當經濟運行越出合理區間時,宏觀經濟政策更多地側重於穩增長或防通脹,對經濟總量政策進行適時適度調整,同時更有力地把調結構措施、促改革舉措落在穩增長或防通脹上,但也要防止過度使用行政手段進行市場干預。一旦經濟運行超出預期,出現大幅波動,則要果斷採取措施,對經濟總量政策做重大調整,包括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讓經濟運行回到合理區間,避免發生“硬著陸”或經濟過熱。 三、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 經濟發展既要完成年度主要任務,還要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這就需要配套用好經濟總量政策、調結構措施、促改革舉措,努力形成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三者相互融合、協同推進的局面。 1.財政和貨幣政策注重用好增量、盤活存量。2013年,在保持經濟總量政策穩定的同時,財政政策優化了支出結構、加快了支出進度、擴大了結構性減稅範圍。整合壓縮了專項財政轉移支付,壓減了一般性支出,對小微企業實行了稅收優惠,摸清了全國政府性債務底數。貨幣政策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加大了對“三農”和小微企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勞動密集型産業和服務業、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和過剩産能並購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了對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大宗耐用消費品、教育、旅遊等消費的金融支持力度,發展實體經濟,助推消費升級。 2.調結構措施著重在大結構調整上下功夫。2013年,繼續把擴大內需作為調結構的主攻方向,增加投資的重點是加強環保、鐵路、地下管網等薄弱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消費的重點是培育信息等新的消費熱點。同時,繼續穩定和拓展外需,實施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發揮區域和城鄉結構調整的一舉多得效果,進一步加大了對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支持東部地區推動産業層次向高端邁進,鼓勵地區之間産業合理轉移,促進形成新的區域增長極。推進新型城鎮化,重點在形成共識的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實施了五年改造1000萬戶棚戶區的計劃,放開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戶口限制,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6萬套。通過發展服務業和創新驅動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出臺了促進養老、健康等服務業發展以及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繼續推進了科學體制改革,實施知識、技術創新等工程,一批關鍵技術實現突破。 3.依靠改革開放實現穩增長和調結構。2013年,抓緊推動了看得準、具備條件、牽一髮動全身的改革措施。國務院把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作為第一件大事,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這些改革的紅利已經顯現。實行鐵路政企分開,全面放開鐵路建設市場,向地方和社會資本開放城際和市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等所有權和經營權。將“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到全國,減輕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稅負,助推産業專業化分工和産業結構升級。出臺了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放開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推動了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進一步改革,出臺了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設立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大服務業領域對外開放,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探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新路徑。 總之,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就是為了處理好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短期政策和長期戰略、政策取向與市場預期的關係,保持宏觀經濟運行環境穩定,不斷增強市場經濟的活力和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孫國君) |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