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培育新的區域經濟支撐帶有哪些新舉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0 16:22 來源: 國研室
【字體: 打印本頁

    培育新的區域經濟支撐帶,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是拓展經濟增長空間的重要舉措,是帶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重要紐帶,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2014年,繼續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在推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把沿長江經濟帶、西南中南腹地、東北西北地區培育成我國由東向西、梯度發展的支撐帶,制定差別化政策,打造區域發展新亮點。

    一、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建設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生態保護和特色發展工程

    進一步細化實化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措施。推動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向西部地區傾斜,加快完善鐵路、公路骨架網絡,推動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著力解決西部地區交通和水利“短板”問題。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加強産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促進西部地區發揮比較優勢,承接勞動密集型、環境友好型産業,培育特色優勢産業,提升能源、礦産資源和特色農畜産品深加工能力。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貫徹創新驅動戰略,繼續實施科技助推西部轉型發展行動計劃。加強跨區域規劃的協調實施,繼續加快成渝、關中—天水、廣西北部灣等重點經濟區發展。規範推進重慶兩江、甘肅蘭州、陜西西鹹、貴州貴安等新區建設。優化西部地區城鎮佈局,開展小城鎮示範工程建設,促進農村人口就地就近轉移就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鞏固和擴大退耕還林成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的若干意見》,積極推動祁連山、武陵山等生態補償示範區建設。

    二、全面落實中部崛起戰略,積極承接産業轉移

    全面實施《國務院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若干意見》,加快“三基地、一樞紐”建設和推動重點地區發展。繼續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改善農業生産條件,創新農業生産經營體制。落實好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建設一批産業集聚區,吸引國內外産業轉移,使中部逐漸成為未來製造業的主要聚集區。通過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項等支持新興産業和高技術産業的發展,加大對技術改造和關鍵技術研發的支持,推動汽車、大型機械、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軌道交通設備、船舶等裝備製造業升級發展。紮實推進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安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繼續推進太原城市圈、皖江城市帶、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原經濟區、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群等重點區域發展。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工礦棚戶區、林業棚戶區、墾區危房改造。繼續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加大生態建設力度。

    三、促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2013—2022年)》,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解決國企改革遺留問題,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結合金融體制改革,探討金融支持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新途徑。以創新驅動産業轉型升級,組織實施東北振興重大創新工程,深入開展老工業基地振興科技引領行動計劃。出臺並實施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指導意見,做好搬遷改造試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加大對資源枯竭城市支持力度,落實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繼續推進東北地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國有林區和墾區改革,推動完善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組織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和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推進跨省區重大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東北四省區行政首長協商機制,大力推進東北地區內部次區域合作,促進東北地區與環渤海地區互動發展。

    四、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經濟率先轉型升級

    向東部地區擴大制度供給,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和先行先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著力調整優化結構,擴大對內對外開放,促進東部地區經濟率先轉型升級。做好首都經濟圈發展規劃、環渤海地區發展規劃綱要、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加快天津濱海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廣州南沙新區等功能區建設。以把長三角地區建設成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為目標,推進長三角地區經濟一體化,完善便捷運輸和信息交流,實現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建立統一的市場環境。擴大上海自貿區示範帶頭效應,創新投資、貿易、金融、監管等制度,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試點經驗。建立聯合整治機制,推進長三角生態環保一體化。經過10年的合作發展,泛珠三角區域已經成為我國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區域合作平臺。繼續深入推進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發揮前海、南沙、橫琴、平潭等重大合作平臺先行先試作用,推動制度和體制機制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臺合作。依託湘南、桂東、贛南等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實現跨省區的産業轉移。加快環渤海及京津冀地區經濟聯合與協作,制定實施環渤海地區發展規劃,抓緊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統籌考慮産業佈局、生態環護等重大問題。由北京牽頭,並納入山西和內蒙古,建立區域協調機制,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統一市場體系建設、社會保障制度對接為重點,推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

    五、依託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

    儘快制定並實施依託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的發展規劃,統籌協調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快形成高等級航道系統,提高港口現代化水平,研究建設沿江高速鐵路和連通重點經濟區、中心城市、主要港口的高速公路網絡。以重點産業園區為載體,以大型企業為骨幹,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培育知名自主品牌,打造世界級優勢産業集群。推動産業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資本化、産業化。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以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大跨區域城市群為主體,以區域性城市群為補充,優化空間佈局,推動産城融合,引導人口集聚,逐步形成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強化長江水資源保護,建設沿江、沿河、環湖水資源保護帶,實施沿江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加強流域環境綜合治理。

    六、以海陸重點口岸為支點,形成與沿海連接的西南中南、東北西北等經濟支撐帶

    貫徹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推動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沿邊地區開發開放的若干意見》,促進沿海沿邊地區發展邁上新臺階。積極建設沿邊省區中心城市連接邊境口岸、通往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走廊。進一步推進我國與中亞四國的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人民幣在與中亞各國結算中的運用,擴大雙向投資,在條件成熟地區設立跨境經濟合作區,提升雙邊經濟技術合作水平。推動新疆與對方國家毗鄰地區合作機制建設,積極推動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運營。依託重點經濟區,著力打造重慶、成都、西安、南寧等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提升雲南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通道功能和窗口作用,推進孟中印緬、中老泰、中越等國際運輸通道建設,積極參與中國—東盟湄公河流域開發、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落實《中國東北地區面向東北亞區域開放規劃綱要(2011—2020年)》,加強中俄地區合作,完善中俄地區合作機制,擴大地區合作範圍,繼續推進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範區建設和黑瞎子島開放開發。

    七、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

    落實好扶持革命老區發展的政策,編制並實施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大別山革命老區等區域振興發展規劃。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推動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燕山-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加快發展與扶貧攻堅,支持甘肅臨夏、雲南怒江、四川涼山等特困民族自治州發展。促進以工代賑、易地扶貧、農村危房改造。加大對口支援力度,實施支援新疆、西藏、青海、貴州、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及南水北調對口協作規劃計劃,全面啟動實施對口支援川、甘、滇三省藏區工作。(王紹輝)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