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有哪些新舉措?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0 16:25 來源: 國研室
【字體: 打印本頁

    為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好形勢,2014年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各項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公共財政堅持把“三農”作為支出重點,中央基建投資繼續向“三農”傾斜,優先保證“三農”投入穩定增長,從多方面採取措施,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

    一、進一步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支持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生産

    把解決好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著力構建新形勢下“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産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不放鬆國內糧食生産,不斷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大力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糧食安全責任與分工,主銷區也要確立糧食面積底線、保證一定的口糧自給率。鼓勵農民增加緊缺農産品供給。健全“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激勵機制,完善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體系,支持牛羊肉生産的發展。強化農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落實地方政府屬地管理和生産經營主體責任。支持標準化生産、重點産品風險監測預警、食品追溯體系建設,加大批發市場質量安全檢驗檢測費用補助力度。加快推進縣鄉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監管能力建設。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大力開展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規模化養殖、水産健康養殖等創建活動。完善農産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評價制度,開展示範市、縣創建試點。

    二、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調動農民糧食生産的積極性

    繼續執行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臨時收儲政策。2014年生産的早秈稻(三等)、中晚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比上年分別提高3元、3元和5元;小麥最低收購價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上年提高6元。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堅持市場定價原則,探索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産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2014年,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産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産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完善農業補貼政策,按照穩定存量、增加總量、完善方法、逐步調整的要求,積極開展改進農業補貼辦法的試點試驗。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政策,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産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産區傾斜。強化農業防災減災穩産增産關鍵技術補助。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物質裝備水平

    我國不少地方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抗禦水旱災害能力不強、中低産田數量較多,這既是農業發展的瓶頸制約,也是增産的潛力所在。今後幾年,國家將拿出更多資金,並改變“撒胡椒面”的投入方式,集中力量在水利建設方面幹幾件大事,特別是在中西部建設一批重大調水工程、大型水庫和骨幹渠網。大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大對退化耕地、新補充耕地及新建高標準農田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力度。積極組織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因地制宜,推廣農作物秸稈機械粉碎、集中堆漚、還田腐熟等技術,通過保護性耕作、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等措施,恢復並提升地力。加快推動以農業機械為重點的農業生産工具變革,加快推進大田作物生産全程機械化,主攻機插秧、機採棉、甘蔗機收等薄弱環節,實現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啟動深松整地試點,實行財政補助,鼓勵農民進行土壤深松。積極採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提高農業的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帶動農業生産方式轉變。

    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進步

    加大科技自主創新力度,力爭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發揮市場機制的力量和政府的引導支持,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推廣和應用,促進科技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著力解決“兩張皮”的問題。著眼于發揮農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基礎研究以及難以商業化的應用技術研究方面的主體作用,積極推動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機制和環境,增強農業科研人員創新創造的動力。引導和支持企業成為農業應用研究和科技産業化的主體,研究促進農業科技企業加快發展、其他企業投資農業科技和引導農業科研資源向企業集聚的政策。著力調動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機構和人員積極性,支持科研院所、高等學校、涉農企業和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等參與農技推廣。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育種創新體系,推進種業人才、資源、技術向企業流動,做大做強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大力培養造就新型農民,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農村成人教育,構建職業農民隊伍。

    五、加強農業資源合理開發和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努力把過大的資源開發強度、過量使用的投入品、過多的污染物減下來。實行嚴格的農業資源開發監管制度、投入品生産使用監管制度、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與責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鼓勵和支持清潔生産技術推廣應用,大力推廣高效肥料和低殘留農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加大測土配方施肥力度。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推進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推廣高標準農膜和殘膜回收。發展節水農業、旱作農業、循環農業。編制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明確治理目標任務、重點地區和保障措施。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繼續在陡坡耕地、嚴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開展華北地下水超採漏斗區綜合治理、濕地生態效益補償和退耕還濕試點。通過財政獎補、結構調整等綜合措施,保證修復區農民總體收入水平不降低。要通過不斷努力,使農業資源永續利用,既滿足當代人需要,也為子孫後代留下良田沃土、碧水藍天。

    六、大力改善農村生活條件,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繼續堅持把國家社會事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到農村,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放活農民,切實保障他們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為農業生産的穩定發展、為農民不斷改善生活條件提供基本條件,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農民群眾。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編制村莊規劃,以治理垃圾、污水為重點,改善村莊人居環境。實施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加強村內道路、供排水等公用設施的運行管護。提高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標準,加強水源地水質監測與保護,有條件的地方推進城鎮供水管網向農村延伸。因地制宜發展戶用沼氣和規模化沼氣。加快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信息進村入戶。繼續加快發展農村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等事業。按照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的原則,逐步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隨著國家財力的增長,逐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最終實現城鄉並軌、走向一體化,編織一張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安全網”,使農民不管是在哪,都能享受一樣的基本社會保障,逐步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改進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考核辦法,提高扶貧精準度,抓緊落實扶貧開發重點工作,加快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郭瑋)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