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如何積極推進農村改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0 16:26 來源: 國研室
【字體: 打印本頁

    目前農業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城鄉二元結構是制約城鄉發展一體化的主要障礙,亟需通過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的重大舉措,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積極推進農村改革,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堅持城鄉統籌聯動,堅持尊重基層和群眾首創精神,力求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進展。重點是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是農村的基礎制度。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涉及的主體和包含的利益關係十分複雜,必須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堅持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審慎穩妥推進。一要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我國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總體是穩定的,但一些地方也存在承包期內隨意調地、土地流轉不暢和糾紛多發等問題,不利於發展規模經營和建設現代農業。要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同時,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賦予農民對承包地佔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二要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現行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對確保農民住有所居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宅基地取得困難、違規現象點多面廣、退出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要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完善農村宅基地分配政策,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探索農民增加財産性收入渠道。同時由於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複雜性和敏感性,要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擔保、轉讓,在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深入。三要加快推進徵地制度改革。長期以來農村集體土地和城鎮國有土地所有權地位的不對等,不僅導致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財産權利實現渠道受阻,而且在實踐中還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矛盾。要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同時,縮小徵地範圍,規範徵地程序,保障被徵地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申訴權、監督權;改變對被徵地農民的補償辦法,完善對被徵地農民合理、規範、多元保障機制;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確保被徵地農民長期受益。

    二、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經商和農民純收入中來自農業的比重逐步下降,“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問題日漸突出。必須在堅持農戶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的同時,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一要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和重要標誌。要加快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和管理網絡,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但土地流轉速度不是越快越好,經營規模也不是越大越好。土地流轉要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確保不損害農民利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發展規模經營要與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農業轉移人口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産手段改進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相適應。二要扶持發展新型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要在財政補貼、用地指標、金融支持、稅收優惠、人員培訓等方面進一步予以傾斜。支持有條件的小規模農戶發展成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力度。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農民合作社,允許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允許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産轉交合作社持有和管護,允許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推動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三要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適度規模經營加社會化服務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要大力發展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社會化服務,支持各類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便利服務。穩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健全經費保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創新公益性服務供給機制,通過政府購買等方式,支持具有資質的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農業公益性服務。

    三、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

    以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為主要內容的農産品價格調控體系,對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農業生産成本持續上升和越來越多的農産品價格開始高於國際市場,現行調控方式面臨重大挑戰。若不繼續提高收購價格,必然影響農民積極性和生産發展,而繼續提高收購價格,必然進一步加大進口壓力,使得政府收儲數量更多、庫存壓力更大、財政負擔更重。必須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作用。一方面,要探索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政府事先在綜合考慮成本、收益、供求等因素基礎上確定農産品目標價格,當市場價格高於目標價格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當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産者,一般情況下不再直接入市收購,讓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這涉及農産品産銷各個環節和相關制度調整,操作難度大。鋻於大豆和棉花目前市場矛盾比較突出、生産區域集中、風險相對可控,2014年先啟動東北和內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取得經驗後再逐步推開。另一方面,要健全農産品市場調控制度。農産品價格一頭是生産者一頭是消費者,兩頭都是大民生。必須綜合運用儲備吞吐、進出口調節等手段,合理確定不同農産品價格波動調控區間,保障重要農産品市場基本穩定。要科學確定重要農産品儲備功能和規模,強化地方尤其是主銷區的儲備責任,優化區域佈局和品種結構;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大宗農産品政策性收儲。要研究制定重要農産品國際貿易戰略,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同時合理把握進出口的時機、節奏和力度,避免衝擊國內生産和引發市場過度波動。

    四、統籌推進農村其他各項改革

    改革農業補貼制度,整合和統籌使用涉農資金,改革農業投資項目審批制度和管理辦法,加大對糧食主産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深化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的育種創新體系。探索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新機制,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創新農村金融制度,強化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積極發展村鎮銀行,培育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加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鼓勵開展互助合作保險,建立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探索農産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穩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國有林區經營管理體制,完善森林、草原、濕地、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制度,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行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改革貧困縣考核辦法,實施精準扶貧。加強農村基層黨的建設,健全基層民主制度,推動農村集體産權股份合作制改革,不斷改善鄉村治理。(李攀輝)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