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如何促進文化改革和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3-20 16:39 來源: 國研室
【字體: 打印本頁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一定能建成現代化文化強國”。面對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形勢要求,文化改革和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必須堅持正確導向,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又好又快發展,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多樣、更為優質的文化體育服務,讓全社會文化創造潛力充分釋放,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

    一、必須抓住有利契機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聯絡生産生活實際,深入持久地抓好宣傳教育,加強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設,注重對象化、接地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行動的良好氛圍。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著力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確保導向不變、陣地不丟。進一步推動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支持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開展經營管理人才分批次培訓。加快推動國有文化企業進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打造合格市場主體。分類推進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推進人事、社會保險等制度改革。推動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提高服務水平。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文化宏觀管理能力。

    二、進一步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

    以“完善體系、提升效能、促進均等”為重點,發展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有效覆蓋。加快建立統籌協調機制,推進文化立法,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務相關標準。繼續推進重點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堅持重心下移,加強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完善對口援疆援藏機制。完善政府購買服務長效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注重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多元化社會化。深化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工作,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推動項目與群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倡導全民閱讀,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推進年”活動,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三、大力推動文化産品創作生産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開展以“中國夢”為主題的文藝創作活動,推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藝術作品。統籌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緊緊圍繞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做大做強正面宣傳,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提供強大輿論支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評價作品的最高標準,正確處理好群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之間的關係。提倡不同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不同觀點和學派的充分討論、不同品種和業態的積極探索。加強文藝理論建設,把文藝評論作為推動文藝創作的利器,實現文藝批評與創作的良性互動。加強對文化藝術活動指導,杜絕豪華鋪張、過多過濫等不良風氣。推動藝術院團和優秀劇目深入基層,擴大優秀作品的覆蓋面與影響力。

    四、不斷提升文化産業發展水平

    加快文化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推進文化創作以及文化創意、設計服務等新型、高端服務業發展,促進與旅遊、科技等相關産業深度融合;順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聚焦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加快技術升級和現代化轉型,加速廣播影視與科技的融合,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更新能力;促進傳統文化産業升級改造,培育文化品牌,延長産業鏈條,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大力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推進文化産業的內容生産、藝術形式、體制機制、技術手段和發展業態不斷創新。鼓勵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打造一批骨幹龍頭企業,提高文化産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産業,為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和制度保障,實現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的多元化,形成良性競爭、富有活力的文化産業格局。積極培育文化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文化市場體系,不斷提升文化消費水平。

    五、完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機制

    著眼于塑造和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堅持依法保護、科學保護,遵循規律、創新方式,加強文物保護力度,開展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繼續實施重大文物保護工程。推進大運河、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産。推動制定文化保護、博物館建設等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不斷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産搶救性、整體性、生産性保護機制,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係。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利用基礎設施試點和數字化管理試點項目,加大古籍普查和保護力度,推動文化遺産保護再上新臺階。

    六、加快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

    堅持政府統籌、社會參與、官民並舉、市場運作,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對外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擴大文化領域對外開放,積極吸收借鑒國外優秀文化成果,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開展“中國夢”的對外文化宣傳,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配合國家外交戰略,積極利用雙邊和多邊機制加強與周邊國家、深化與歐美地區、拓展與阿拉伯和非洲國家、推動金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對外話語體系建設,開展海外“歡樂春節”等品牌項目,加強對各國漢學家工作,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國際文化貿易平臺建設,積極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仲介機構,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依法吸收外資進入文化領域,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業、文化非營利機構參與文化走出去,支持海外華人、中資企業等做傳播中華文化、促進國際文化交流的使者。廣泛開展人文交流,支持孔子學院建設綜合性文化交流平臺,辦好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鼓勵地方政府、社會組織、中資機構等積極參與,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七、推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産業發展

    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全民健身體系建設,加大各級政府財政、彩票公益金投入力度,重點落實縣級財政投入。探索建立全民健身體系考核評價辦法,積極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規範化、服務信息化、基層文化體育協管員制度長效化建設,加強科學健身指導和全民健身理論研究。進一步完善“大群體”工作格局,督促各級政府履行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職責。充分發揮和強化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體育功能,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佈局建設社區(鄉鎮)多功能運動場地。開展第四次國民體質監測和城鄉居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狀況年度抽測,培育公眾的體育健身意識,提高全民健身科學化水平。創新開展青少年陽光體育活動,推進足球、籃球、排球、武術、田徑、游泳等項目在校園的普及。以備戰裏約奧運會為重點,進一步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力爭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積極做好申辦2022年冬奧會工作。進一步推動和加快體育産業發展,發展體育休閒市場,努力開發競賽表演市場,積極培育體育服務市場,大力促進服務貿易,推動體育製造業轉型升級,擴大體育産業規模。積極擴大中低收入群體的體育消費需求,提供多層次高品質的大眾體育服務。推動體育産業與文化、旅遊、科技、傳媒、電子信息等相關産業融合發展、複合經營,做大做強體育旅遊博覽會,繼續做好體育彩票工作,促進體育旅遊、體育媒介、體育會展、體育影視等相關業態發展。(王卓明)

責任編輯: 司徒宇乾
 
版權所有:中國政府網 | 關於我們 | 網站聲明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京ICP備05070218號 中文域名:中國政府網.政務

中國政府網
微博、微信